Aug
11
2012
0

洗沙

前段时间我忽然想做一本自己的菜谱。就是那种放在厨房架子上,里面贴着一些宝利来照片的,只有自己爱吃爱做的菜的菜谱。

作为一个事儿妈,我开始物色一个好看的本子。(。。。事儿妈的逻辑真是好讨厌。。。)

其间我看上了一套可拆卸的笔记本:http://www.manufactum.de/atoma-c194078/ 可以分开买手感很好的封皮,各种横格方格没格的本子纸,分隔页,看起来象小药片一样的装订环,还可以买特殊的打孔机自己给其它纸打孔装订。很方便菜谱积累到一定程度后,OCD开始对各种菜谱进行分类整理。

但就在我拿了一大堆“办公用品”要去付钱时,忽然觉得自己过份了!!一定要打压一下购物狂加事儿妈这个倾向,太败了,而且肯定坚持不下去,过一阵家里又多了一堆昂贵的废品。所以我决定从电子版食谱做起。

以前写食谱的时候,我都喜欢写很多废话。现在做这个电子版,我用了烟囱人他们公司开发的weico+(此乃广告帖),觉得终于可以把朋友规定必须使用的app用上了。但如果把我那些废话写进去之后,一来影响菜谱的运用,二来也很影响排版。所以今天又进行了一次精简,废话写到blog里,做法留在菜谱里。接下来,就等weico+改版了,加一些更堪入目的字体,给用户一些调整字体大小和排版的自由…

洗沙之所以叫洗沙,听说是要把红豆煮到极其酥烂,然后用水洗去豆壳,这样豆沙才细腻香滑。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么回事,小时候我一直把它听做“喜沙”,以为是取其甜美喜气的意思。

洗沙的香极其繁复有层次,有甜香焦香豆香油香坚果香花香,其实洗沙里并没有坚果和花,但这就是混合香的魅力,无法形容,只能自己闭上眼睛亲口去尝。洗沙是我最爱的一种汤圆馅,但后来居然满大街都是平铺直叙的豆沙馅芝麻馅花生馅,甚至还有肉馅,洗沙无处可寻,也说明城市人民在地沟油的轰炸中味觉是如何退化的——另一种深受我喜爱的玫瑰馅也很少见了。

自己做洗沙很难得其香,说实在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成功。总结一下,大概错在两步,一是没有洗去豆壳,所以豆味甚浓,而且口感偏厚;二是没能彻底重油重糖,天可怜见,这次我已经真的放到了1:1:1,但估计在传统的洗沙馅里,豆沙就是作为粘合剂意思了一下,重点是红糖。

我把红豆泡了一夜,第二天换水煮酥,然后用搅拌器打烂,因为没有滤豆皮,所以打得格外久一点,口感是很细腻了,但是豆味就很重。

煮,煮到水蒸发太半,放入跟干豆重量对等的红糖。红糖即是台湾人说的黑糖,味道醇厚丰满,端的是个尤物,我们乡里大部分甜食都缺不了它,洗沙复合型的焦香也主要是红糖带出来的。

炒,炒啊炒啊炒,炒到水都几乎蒸发完了,锅子里的糊糊变得滞重而黏稠,慢慢地有焦味泛上来,就加猪油。跟红糖等量的猪油,洗沙是乡里的俗物,粗犷豪迈,所以用猪油就好。但是我刚好有鸡油,就加了鸡油。以前爷爷口水嘀嗒地讲“鸡油四色汤圆”给我印象太深,以至于我一直觉得好汤圆馅就是要不惜血本放鸡油的。当然鸡油更香醇,融化之后也更加细腻。

再炒啊炒啊炒,油和豆沙不容易调和,要很有耐心地炒到完全融合了,就可以出锅装盒,放到冰箱里等凝固了就可以包汤圆,做夹沙肉,蒸酒米饭,总之种种妙用。

虽然不正宗,但还是很好吃的,会进一步试验,一直到发现正确配方的。

 

Written by in: 天吃星下凡 |
Aug
05
2012
2

洗沙

Written by in: 天吃星下凡 |
Aug
05
2012
0
Aug
05
2012
0

烟囱人同学我又为你的weiconote发明了一种新用法:记菜谱

童鞋们这个排版虽然很挫但如果你们对哪个菜谱感兴趣的话可以用手机另存哦,用爱疯看刚刚好 。另外这个菜谱也很挫,是一个极其简单而且不正宗的肉臊做法,味道差强人意,好歹不难吃,贵在简单,找个密封好的盒子装起来可以保存很一阵,适合经常没时间做饭的同学。起码比方便面好吧!以后如果我有兴趣的话会写写其它菜谱的!

 

Written by in: 天吃星下凡 |
Jul
16
2012
2

迎奥运,英国吃喝

好久都没有进行博客创作了,感觉心中空落落的啊!最近老是在豆瓣上讲建筑,搞得自己貌似很专业的样子,那么心中的吃货就退到自家田地里来继续咂吧咯!

周末独自在家当沙发土豆,看了sahra wiener新拍的英国美食系列。

sahra wiener是德语区著名的电视女厨子,本来是维也纳人,但貌似常驻柏林。她爸爸是个混艺术圈的,在柏林夏洛藤堡开了一家叫做Paris Bar的酒吧,以前是附近几个剧院的演员导演常去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成了建筑界人士的据点。柏林那几位排得上序号的建筑师在里面几乎都有自己坐熟了的座位,要是把Paris Bar的八卦写出来,也一定很有意思。Sahra Wiener自己居然既没有变成艺术家又没有变成建筑师也算是一个奇迹,不过厨子确实是更有前途的职业。她在柏林的几家咖啡餐馆生意都不错,柏林唯一的当代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里面有一个她开的咖啡,装修现代,但咖啡和蛋糕都是走的老派维也纳路线,吃完了还能顺带逛逛博物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喜欢去那里吃周末的早午餐。

前几年sahra wiener在文艺频道拍了一个我很喜欢的纪录片,是讲法国美食的。纪录片里sahra开着一部老式大红色雪铁龙小车穿行在法国乡村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跟当地大厨学做一道菜,她还得自己搞定原材料,并且接受当地人的打分。

这一次大概是要为伦敦奥运造势吧,sahra居然跑去了英国。可是她在片头就困惑地自言自语,英国这地方有啥吃的啊,为了吃去哪里都好怎么也不能去英国啊。(对这一点,看过豆瓣神帖 仰望星空死不瞑目 和豆瓣神相册 咱英国人会做饭 的同学猛点头表示赞同)但有一个据说是英国星级厨子(是米其林的星,不是仰望星空的星)的人不服,跑出来划下道儿,说咱英国人就是会做饭,你sahra不知者不为过,但是我给你出10道菜,你要是都做出来,我自然在伦敦大礼伺候,不然的话别再侮辱咱英国人不会做菜云云。

于是Sahra就开着她的红色雪铁龙到了英国。我一口气看了三集,一集是在爱尔兰吃鹿肉;一集是在南部什么地方吃英式早餐;最后一集是在伦敦吃鳗鱼冻。

英式早餐无非就是炒鸡蛋煎咸肉烤香肠就稀饭红茶,走的是农民路数,没啥好说的。灰绿色的鳗鱼冻完全是暗黑系料理,我看比那个仰望星空派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不管是哪一顿,味道一定都不赖,但要不就是太过淳朴油腻,要不就是卖相实在太差,反倒显得英国人确实不善厨艺,连十道菜都凑不出来…最好的一顿,还是在爱尔兰吃的鹿肉。

爱尔兰连绵的丘陵地带,每天看着都是正在下雨或将要下雨的样子。sahra到的时候,当地厨子给她做的一盘菜包括煎鹿肩肉,球甘蓝菜团子,土豆泥…也是很乡土的食物,不过看上去很暖胃,大大一盘,可以抵抗湿地的寒气。

大片煎鹿肉上裹着面包屑和小葱以及黄油弄出的脆皮,淋上棕色酱汁,应该是很受男人们欢迎的瓷实美味。球甘蓝菜团子里面裹的馅是炒熟的甘蓝丁火腿丁和洋葱丁。土豆泥算是最特别的,里面加了切碎的蓖麻。Sahra Wiener和我都表示万分惊奇,蓖麻居然是可以吃的!

对于Sahra这样大厨,几道菜都没有什么难度。唯一麻烦的是原材料。鹿肉啊,Sahra居然自己去林子里打了一头鹿!

爱尔兰湿乎乎的森林里有很多鹿。执许可证的猎人可以射杀成年公鹿。Sahra跟着一个老猎人在靶场练了三枪(真的只有三枪,但居然都打中靶子,还有一枪打到靶心,可见是枪太好了),就一起去了林子里。

猎鹿是个满枯燥的活动,猎人们小心地在泥地和灌木通过足迹和齿痕中辨别鹿的痕迹,一旦确定周遭有鹿出现,就找一个空地卧倒守株待兔。Sahra她们在同一个地方躺了两天才等到鹿的大驾光临,之前她们放走了一头母鹿。公鹿出现的时候象是神话开头的场景,鹿挺拔恢弘,姿态优雅地缓缓走近,巨大的鹿角伸展在丛林的雾霭中。柔和的光勾勒出鹿高大的剪影,我只想欢呼造物真是美丽,而Sahra却扣紧了扳机。“砰!”鹿惊跳起来,转身逃走了。

猎人说应该是打中了,他们循着足迹往丛林中走,很快就看到了斑斑血迹。再走一会儿就发现倒地的大鹿。已经死了,腹部和腿部之间中了一弹,Sahra欢呼雀跃,猎人把鹿血抹在她的脸上。强壮的女厨子把鹿半拖半拽地拉出了森林。

这当然是最新鲜的野味,宰鹿的时候,Sahra和大厨将生鹿肉切片吃掉,看得我口水嘀嗒。不知道动物保护主义者怎么说,但比起饲养场里那些悲哀的猪和牛,我当然更愿意吃这样踏着青草和露珠长大的鲜活野味。既然决定此生做不成素食主义者,那么这样一块鲜活的鹿肉,就是对食物最大的尊敬。

看完几集Sahra在英国,我想说英国的食物依然不是那么吸引我,但英国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却被展示得非常诱人,很希望能够去爱尔兰吃点新鲜鹿肉。甚至到泰晤士河去捉鳗鱼看上去也完全没有鳗鱼冻本身那么恶心!

(这一集还有一个小贴士:做土豆泥的时候,土豆煮过压碎,要先放十分钟,等滚烫的蒸汽几乎散尽再开始调味烹饪,这样土豆泥的口感会更好。)

Written by in: 天吃星下凡 |
Jun
14
2012
6

food porn

在国内那几天,电视上正在如火如荼地播“舌尖上的中国”,我和我的吃货姐姐在大理双廊晚上无聊,就把中央台调出来看,制作精美的纪录片就像最好的催眠药,总是保证我俩在20分钟内沉入黑甜。

这让我想起以前当学生的时候看毛片儿的历史。有男生拿了碟来,宿舍里四个人欣喜万状地聚到电脑面前齐看妖精打架,屏幕上出现了一泰国男/女士,窈窕白皙的女性身体,中间长了一个大鸡鸡,同时与两个壮男上下翻滚。乖乖女舍友一声怪叫,掩目而去,上床戴起耳机,拉上蚊帐,再也不肯理会外面怪形怪状。剩下我们三人都被此旷世奇观震撼,目瞪口呆地钉在电脑面前,一时间动弹不得。

20分钟过去,我和另外一位室友看完了泰国风情,又看了一会儿婚礼奇谈,当看到牧师和新娘子滚到祭坛下面,重复的还是跟泰国人差不多的运动,我们互相对看一眼,打一个哈欠,互道一声无聊,转身洗洗上床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宿舍的灯熄了,只剩下一位室友还在电脑面前看得津津有味。我大惑不解:又没有什么情节,怎么能一看就看到半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对porn的接受程度和欣赏程度是不一样的,我对porn研究不深,但也知道大致可分为软色情和毛片儿,毛片儿打不起精神看,有故事情节的软色情我还是喜闻乐见的。食色性也,food porn既然也是porn,那么跟真正的porn必然也没有什么不同,反正都是为了让观者望梅止渴而拍摄。有的男童鞋硬盘里能装着几十个G毛片儿,证明了像“舌尖上的中国”这种以宏大叙事集中猛烈展示美食的毛片儿型food porn,完全是有群众基础的。

不过毛片儿型的porn确实不是我好的那一口。讲解员在电视里声情并茂,我在下面听得呵欠连天,罗列使人感到疲惫,而且很快觉得麻木,根本不需要絮絮叨叨地讲上八集,20分钟足够人睡得云遮雾障了。我喜欢的food porn当然是有情节有细节的“软色情”,比如以前提到过的一部叫做各地美食的纪录片。片子很短,虽然叫做各地美食,但每次只讲一个地方,而且只讲当地的一家人,一边讲他们的日常起居,一边讲他们怎么炮制一日三餐。当然这一日三餐都是典型的当地食品,从没有片子里的哪家人带了全家老少一起去吃麦当劳的。普通餐食之后,总会有顿大餐,周末家庭聚会也好,女儿结婚也好,总之是要整几个“硬菜”出来。因为连带着展示了几顿饭,当地的食材,香料,烹饪方式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示,而生活工作场景的罗列也是对饮食文化的最佳注解,所以最后这顿丰盛的“硬菜”云集的大餐,在众多烘托之下横空出世,比起那些排山倒海的特写镜头和旁白形容词,更让人能够实在地融入,去想象食物的口感与味道。另外一部food porn是厨师型烹饪片,跟其它那些干瘪瘪在厨房里呼风唤雨的片子不同,这部片的女厨师开着一部小小的红色古早雪铁龙,奔行在法国乡间如画的公路上。每一集她会到一个不同的小镇上,先去当地大厨那里品尝一道本地特色的美味,并且观看大厨烹饪的过程;第二天,她必须找到炮制这道菜肴所需的全部材料,并自己把它做将出来,晚上呈现给当地老头小孩们组成的一个四人评审团,接受他们的打分。比如在马赛的时候,为了煮马赛鱼汤,该菇凉居然天还没亮就跟着渔夫出海去抓鱼,结果什么都没抓到,只好自己跑到是市场上去买了来充数… 总之比起普通的烹饪节目要有意思得多,在女厨师犯错出丑的时候,电视前的人也记住了几个烧菜必要的环节和佐料:比起A片型的food porn来说,多了供人浮想联翩的基础——你光让我看啪啪啪,我怎么知道如何有快感?

Written by in: 天吃星下凡 |
May
15
2011
0

关爱残疾人

又到周末。睡觉写论文写稿子进行博客创作,并:染头发修指甲做面膜洗衣服。宅人欢乐多。所有约会都推了,你们谁还敢说我不宅?

被确诊为乳糖不耐症患者后第一次购物,走入茫茫超市,自然而然地来到乳制品柜台前,伸手之际想起来,我现在应该要买不含乳糖的乳制品。

——顿时茫然了。我平时经常买的乳制品包括:牛奶,鲜奶酪(作为黄油的替代品),camembert和gouda,有时候会买酸奶,想换口味的时候会买蓝酪。如果要做饭,会买奶油,mozzarella或者parmigiano。这些都是非常大众化的乳制品,每种都有几十个不同的牌子,花花绿绿,如果让我一一去看包装上有没有写着“不含乳糖”我一定会崩溃。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耐心的童鞋,但我想任何有耐心的童鞋也会在上下寻觅之际崩溃滴。

所以转身扯了一个售货员过来,问他不含乳糖的乳制品有没有分类放置?答案是没有,但所有不含乳糖的乳制品在货柜标价签上都有一个蓝色的标记,上面写着不含乳糖。这就简单多了,因为标价签都在很显眼的位置。

我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乳制品柜台,发现所有的牛奶都含乳糖,不含乳糖的是豆浆…晕…酸奶和鲜奶酪也都含乳糖,有一种camembert是不含乳糖的,但包装奇丑,一看就觉得滋味不好,让人毫无购买欲。从gouda一类干酪开始就出现很多不含乳糖的品种,选择余地大大加宽。结论是乳制品越接近牛奶越流汤滴水或软绵绵就越不可能不含乳糖,而越发酵越干越不象牛奶就越容易不含乳糖。

然后我又发现标价签大有文章,不仅有蓝色的标记显示不含乳糖,还有红色的标记显示不含面筋。这让我立即想到了面筋过敏的s夫人,她自从去北欧后就过上了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以前在柏林她常常抱怨不含面筋的食品太少,生活没有乐趣,但北欧有专卖无面筋食品的超市,还有无面筋面包房——非常人性化,非常考虑小众需求。

在我罹患“乳糖不耐症”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超市里会有这么些讲究。当然我知道有专门给糖尿病人提供的无糖食品柜台,那里也有蛋糕小熊糖和果酱卖,但糖尿病毕竟与我很难扯上什么关系。因为自己皮实而健康,所以我也没有考虑过大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特殊的需求。当我第一次得知S夫人面筋过敏的时候,我只是目瞪口呆地想了一下面筋到底是什么,然后觉得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就是生活得太好了所以会有这么些怪病——对那些花粉过敏猫狗过敏的童鞋我也几乎抱着同样政治严重不正确的态度。我想,天朝那些往盲道上竖电线杆子的人一定也是像我一样缺心眼的白痴吧。但人的身体是多么脆弱啊,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随时可以发生,然后你就罹患某种怪病甚至身残志也不坚…在这个时候,你的生活环境认可这种残疾或病痛的存在,并且相应提供某些服务,让你多多少少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这是何其可贵捏!

最后我还是一边感动,一边选择了一堆富含乳糖的食品,心满意足地付账后离开了超市。

May
11
2011
0

怪病

各么现在我成了一个乳糖不耐症患者!

最近一两年我常常肚子不舒服,医生也查不出来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我是一个老胃病,也许是因为胃病所致,但貌似吃了胃药也没什么效果。上周那位漂亮的家庭医生在给我做体能测试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说,哎呀你不会是乳糖不耐吧,来检查一下检查一下。

医生解释乳糖不耐就是身体缺乏某种酶,不能分解牛奶和奶制品里的乳糖。其实也没有什么害处,但是会搞得人很不舒服,比如我会肚子痛,严重了还会拉肚子。检查的过程是早上不许吃喝,喝半升乳糖溶剂,然后抽血化验血糖浓度,每半个钟头抽一次,总共抽四次,两个钟头。我是一个悲催的低血糖人士,不吃不喝到了诊所,本来就头眼昏花,然后还要喝恶心的溶剂(而且我们现在知道这个溶剂不会让我的血糖有丁点上升),然后还要干坐两个钟头,然后还要反复被抽血。大概半个钟头后,“不耐”的乳糖就开始在我体内发生各种发应并且持续了整整一天。

真是噩梦。

当然医生阿姨很快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我果然是“乳糖不耐”…不能喝牛奶不算损失,但是奶酪啊,酸奶啊,奶油烹制的食品啊,蛋糕啊,冰淇淋啊…细细一想,我崩溃了!话说人群中大概有20%到30%的乳糖不耐症患者,机率比同性恋还高,但为什么我身边群魔乱舞,却从来没听说有谁不能喝牛奶???

刚好我前几天看了一篇科普文章也在讲这个:

不少人,尤其是亚洲人,在摄入一定数量的牛奶后,便会有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原因是人到成年,肠道内能够分解乳糖的酶缺失或活性降低,使乳制品中的乳糖未被分解,导致在肠内发酵并制造出大量气体。这类人往往被贴上个标签:乳糖不耐症患者。有意思的是,此类肠道反应其实不是疾病,实为正常生理状况。相反,那些能够耐受乳糖者,则是由于基因突变而致。

除了人类,哺乳动物都在成年之后丧失了代谢乳糖的能力。其实在原始社会,成年人类也无法代谢乳糖。在一篇发表于2007年《美国科学院进展》的研究中,德国美因茨大学的Burger等分析了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88名欧洲成年人之骨骼化石,发现无一人携带可以帮助乳糖代谢的基因。与之相反,约70%-80%的当代欧洲成人是此基因携带者。这一结果提示乳糖耐受基因的突变应该发生于畜牧业发展之后,可能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进化而成。由于中国人传统上是以农业为主,大众开始饮用牛奶的历史较短,故人群中能耐受乳糖的比例也较欧美人低很多。

我内牛满面地说,原来我才是正常人!你们都是基因突变者!

………………………..

后记:写完这篇blog,刚好在msn上碰到基因突变者锦瑟同学,就向她哭诉了一下。结果这个无良之人就开始跟我讨论法国南部的奶制品是如何的种类繁多,并且说:

那我开车,你就在车里打滚,我给你找些合适的音乐配合你的节奏

:evil: :evil: :evil:

Apr
26
2011
0

装十三以及简单粗暴的审美观

第一张图片是今天中午吃的白芦笋。第二张图片是芦笋下肚后,我上网消化时在微博上看到的。爱马仕今天在上海宴请时尚界人仕,刚好也是吃芦笋,并配贴金箔的土豆以及大红肉一块。

先来讲第一张罢。在德国,吃白芦笋是春天的必修课。普鲁斯特老先生虽然是法国人,但也在《追忆逝水年华》里深情款款地描述过芦笋的颜色:浅紫碧蓝海青桃红,听上去象是春天高远的天空。而芦笋只是被埋进土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成的怪胎。不见天日的白色,就像北京人的韭黄,是人工的造作的色彩。而那厚皮上一丝丝的青红蓝紫,大概是土壤涡出来的,对天空的怀念。

芦笋有很多吃法。奶油芦笋汤也好,芦笋沙拉也好,但如果哪一年没吃白煮芦笋,就会生出春天还没来到怎么就过去了的感觉。首先白芦笋是要削皮的。普鲁斯特家有一位长得象乔托画上人物的帮厨女工负责给芦笋削皮,当然很好,我只能自己削。芦笋的皮上有沙土,纤维长而粗,而芦笋本身又是非常娇嫩而脆,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就断了。虽然不影响味道,毕竟是不美。所以削芦笋是个麻烦事,一定要在心情平静的周末,一边削一边听轻缓的音乐,我的建议是Mendelssohn Bartholdy。

然后就是上锅煮。要大锅,芦笋可以平躺在里面。更好的是那种深而窄的专门煮芦笋的锅,水放得不多但可以完全没过站在里面的芦笋。很多人直接用白水煮芦笋。实际上应该放一点黄油,再放一点糖——因为新鲜的芦笋总会有点涩。

配芦笋的主食是土豆。本地产的新鲜土豆,个小皮薄而紧实,最好是洗干净了带皮上锅蒸。当然煮也可以,但是蒸出来的口感更细密一些。

浇汁用融化的咸黄油即可。最近两年流行叫做Sauce hollandaise的蛋黄酱,超市里甚至有现成的卖。但蛋黄泥泥和白酒,真是不清爽啊。

芦笋要用本地产的。一来布兰登堡地区的土壤和温湿度都适合种芦笋。二来以鲜美取胜的东西都经不起长途运输。我煮的芦笋来自几十公里外叫做Berlitz的地方,吃在嘴里是千丝万缕的纤维拢着一包清甜的汁液,在舌尖上化开,合着黄油丰腴的香,很象是在品尝…肥白而柔情似水的女子。

十三点装完了,然后就该讲到第二张。爱马仕芦笋。

首先是芦笋取尖。尖当然很好,没有纤维,更加细腻。但我觉得芦笋之所以是芦笋,太半是为了那杆嫩茎。但这只是口味问题,不重要。甚至土豆上面撒黄金也不重要。土豆和芦笋都泡在起泡的蛋黄酱汤汤里也不重要。但是,上面压一块红番番的肉?这块肉以其巨大的体量和艳丽的色彩压倒性地夺去了我的眼球和胃口。就象爱马仕那款皮厚肉紧的名包铂金包。说真的,你们觉得它跟飘逸的波西米亚小娘Jane Birkin搭吗?我倒觉得它更适合爱泡女明星的香港富豪刘銮雄。

当然大家又会刮着脸说你这就是典型的小布尔乔亚酸葡萄。然而首先,我只是一枚月光光心慌慌的无产者,连做小布尔乔亚都不够格。其次,“吾党”是有坚实的理论做后盾滴。看到网上在讲明代人文震亨写的《长物志》:“宁俭无俗”。是这个意思吧。

《长物志》是很有趣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毫不平易近人的审美观。对照红楼梦上说薛宝钗的住处:“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所以薛宝钗“神骨俱冷”,要吃冷香丸。贾府的老太太看不下去,说“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么素净,也忌讳”,就让旁边的人送摆设来:石头盆景儿,纱照屏,墨烟冻石鼎,还有一幅水墨字画的白绫帐子。可王夫人凤姐儿都说了:“她自己不要么,我们原送了来,都退回去了。”我小时候看红楼梦很不喜欢薛宝钗,因为听人说她“城府深”,小孩子对城府之为物全无概念,只觉得大概是很可怕的东西。但最近两年越来越觉得宝钗之可爱,整部红楼无人能出其右——光是她这样冲淡素洁的审美观,足够给现在动辄“极简主义”的设计师们上一大课了。就拿我自己来开刀子吧,几年前我还觉得水墨字画的白绫帐子不错。我曾经自己做过一只衣柜,柜门是长长垂下来的白棉布。结果我嫌白棉布白得扎眼,就在上面用毛笔抄了古诗十九首,而且字非常的丑。后来每次从柜子前面过我都脸红,最后搬家时把它卖给了不喜欢的奥地利姑娘。所以红楼梦真的是每过几年就可以重看一次的书,每次都要读出新精神新点子。

这时候鸭鸭跳出来说:审美观什么的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东西!其实他是对的,“观”什么的当然都简单粗暴,我也不喜欢有人拿着框框来指教我,告诉我切切不能在床头柜上放“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甚至连床头柜都不能有!不过我也需要用“观”来找认同,再不平易近人也需要一个“吾党”。而且既然做的是跟美有关的工作,那么在心中要有一把关于美的标尺。《长物志》可可是卡着这把标尺来的,所以我觉得古人诚不我欺,甚至是古人非常现代,与当今流行的小布尔乔亚“低调奢侈”精神暗合。所以我鼓励擅长讲理论的鸭鸭来分析一把。要搞就搞个高屋建瓴的,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讲到新教的唯物主义。我就是喜欢你们男人宏大叙事。

Written by in: 天吃星下凡,拜物记 |
Apr
24
2011
0

浓油赤酱

换了一个巴塞罗那的背景。这个背景以前用过,不过我很喜欢,重复利用一下。

今天要来讲一下吃,话说很久没有讲吃吃喝喝了有木有?

昨天我去看医生,路过康德大街上台湾人开的亚超,在那里买到了云丝和腐竹。作为豆制品爱好者我表示欢欣鼓舞。云丝我向来是拌香菜或者用大煮干丝的法子煮。腐竹就准备烧红烧肉。本来红烧肉圆满丰腴,属于“幸福”类菜系。我最近幸福感不强,就不太适合烧这个菜。但是我又最爱用腐竹搭红烧肉。那么便烧罢。

平时我烧红烧肉用的是奶奶的方子,要起糖色,要放姜葱大料,还要放郫县豆瓣。但这次忽然想烧一下江浙人那种只放料酒酱油白糖的红烧肉,所以参考了梅玺阁的方子:苏式红烧肉

这位作天作地的上海先生说:有的人,做紅燒肉,先用油炸一遍,我好婆常說那是窮人家的燒法,肉經油一炸,不會縮但也不會酥,油走不掉,肉又硬,於是每個人就可以少喫幾塊。 :roll:

他的方子是肉煮得差不多了才放酱油,放了酱油再小火烧半小时,最后加入大量白糖,大火收锅。从头至尾不放盐。我等到搁好酱油就把“腐竹”扔进去一起煮。这个腐竹,打开盒子一看,结果是拧成小棍晒干的腐皮,水发之后腐皮摊开来,完全没法搞。我只好把所有摊开的腐皮一张一张地卷起来打结,让它们看上去就像是百叶结。打结的时候老z跑到厨房被吓了一跳,说你又在玩儿吃的了!

最后的成果不错。但苏式红烧肉对我来说太烂软太甜了。老z吃得一楞一楞地,说姑娘你是不知道我有糖尿病还是咋回事啊?。。。呃。。。那么下次还是按照奶奶的方式来吧。

另一个试验是水晶卤蛋。因为复活节星期天的早上小飞约了早餐,并指定要我做菠菜沙拉,做这个沙拉需要一些卤鸡肉丝,我起了卤水卤鸡腿儿,顺便想起来林文月在“饮膳札记”上讲到的水晶卤蛋。复活节老z买了好多鸡蛋准备做彩蛋,正好拿几个做做试验。

水晶卤蛋就是溏心儿卤鸡蛋。一般我们吃的卤蛋或者茶叶蛋都煮到昏天黑地,鸡蛋硬得可以拿来砸人。但是水晶卤蛋娇滴滴嫩冬冬的,又有卤鸡蛋的味道,确是尤物。我第一次吃水晶卤蛋是在东京秋叶原有名的拉面店里,那叫一个惊艳。因为溏心儿蛋我所爱也,进味儿的卤鸡蛋亦我所爱也,但我一直以为两者不可得兼,多煮而蛋硬,少煮则无味,简直不知道小鬼子用了什么妙法。

林文月大美女告诉我们,水晶卤蛋不是煮出来的,是浸出来的。鸡蛋煮五分钟,去皮扔到卤水里去泡着,泡上个半天一晚的,水晶卤蛋成矣。简单吧。

而且真的很好吃。下次如果请客,可以用鹌鹑蛋来试试。

Written by in: 天吃星下凡 |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