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听听写电影笔记,又提到了一个老派观影理论:“我这一代的观众是被‘男人电影’泡大的,所以觉得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励志电影里,女性的戏份越少越好,实际上,整条女一号线删掉也无损这部电影的好看。”
这个理论我很熟悉,甚至一度也接受过:老登电影里女性的戏份常常拖泥带水,确实非常影响观感。
但这次再听她这么说,讲的又是那种我听了故事梗概就不想看的老登片,所以我忍不住回复她说:
就是,我仔细想了一下在老登片里女性越少越好这个老生常谈…这个话我听了很多年,说不定有时候就是你说的,我也一直都有点隐隐约约地不舒服,但我说不清楚是为啥,因为你要说我有多喜欢老登片里那些女性情节线吧,那也没有,但我还是不舒服。
这次趁你这么说,我又想了一下为什么我会不舒服。我觉得首先哈,虽然我也不年轻了,但我一直也都对老登片作为类型不太感冒,感受不到里面的激情澎湃。我倾向于认为,老登片讲不好感情线,是因为老登本来就是一种非常别扭的存在,感情啊人性什么的都是老登的对立面,硬要讲就会很奇怪,很尴尬。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我本来想说类型片最好不要混入感情线,但后来想想不是这样的。比如我拍个体育励志片吧,举例比利简金痛扁老登的爽片,中间混入感情线大概率不会引人反感,而是会让人物塑造更加丰满立体。对吧?所以问题还是出在老登身上。
听听回复说:
你说得很对哈,“老登本来就是一种非常别扭的存在,感情啊人性什么的都是老登的对立面,硬要讲就会很奇怪,很尴尬。”就是老登本来就是男性社会构建出来的“典型”,符合我们对“男性气概”的认知:人狠话不多,就是干。你非要他有感情,那肯定很尬嘛。
我非常明白我在这一点上是受了“brainwash”的,比如我不太喜欢看男性感情多么丰沛的戏,我的固有印象是,“话多的男人屁事多。”而且这个点是得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经历的印证的。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社会和文化构建下,一个雄性,要想把他塑造得不登,他必须得是个年轻人。一旦到了年纪,他就必然是个登。与其他是个loser话痨登,我确实还是情愿看他是个实干而话少的登。(而且我发现,因为个人取向,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纠结,反正我又不会跟他们耍朋友过日子。啊,感谢苍天呐。哈哈哈。)
作为一个跟各种老中小登都耍过朋友的人,我听她这么说自然立即要跳出来找补一下,于是我说:
对,但我不理解的事情是你为什么会喜欢看老登片。人狠话不多有啥好吸引人的啦?!当然也不是说我就喜欢话多的登,反正只要登了就很烦人了。当然我也看了很多登片,情节搞得比较好的话我也看得很开心,但年纪越大,看到这种严肃的人狠话不多的老登,越容易笑场。就莫名其妙觉得他们很可笑,什么跟什么啊。
其实我后来发现,女的人狠话不多我也很难喜欢得起来。就,人为什么要狠而话不多?这个状态就给人有很大心理疾病的感受…
听听回复道:
我非常喜欢人狠话不多就是干的情节。生活在我们四川,有时候你会被一种叫做“嘴嚼”的情况折磨得欲仙欲死。还有就是说了一大堆,根本不行动的人,我也觉得很反感。我个人是很偏爱实干家的。四川人嘛,本身嘴子也多。
我不知道这个状态是不是属于心理疾病,也许是?但无所谓吧。
另外,我不信你能受得了话多的老登!
她这么一说我秒懂!我有一个不算很登的川籍男性友人KFC,他常年用怪物史莱克里那头驴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这人什么情况大家可想而知(btw他老婆的头像是史莱克里最后跟驴子在一起了的那条吐火龙哈哈哈哈哈,就,非常四川特色了吧),KFC经常在跟我就某些事情展开讨论并最终放弃后摇头感概,说你这个女的嘴怎么这么嚼!我的段位大概就是这样。于是我回复:
于是听听问:
哦这一来就引出了我的长篇大论,我兴致勃勃地搞了一个鉴登笔记:
噼里啪啦讲了一通还觉得不过瘾,消停一会儿又去补充道:
听听再打开网站,被我激动的长篇大论搞懵,回复道:
我自己当然不会觉得右豋比左登好一丢丢,但左登更招人讨厌是不争的事实,这事儿要说清楚估计真的只能写论文了,我只好避重就轻地补了几句:
因为网站搬家,好几次内容虽然找回来了,但和朋友们的讨论却永远丢失了。互联网虚无缥缈,我们的回忆被写在云端。这既是事实,也是某种精确的隐喻。听听仓鼠属性没有我这么强,所以贴过来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