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6
2025
3

挖坑及处理坑壁美观

我准备过一阵把这个blog的域名和服务器都迁回德国。

之前因为还有一些朋友看,所以觉得放在国内大家方便点。但实名这件事实在恶心人,这几年在欧洲要打开也时不时遇到问题。因为我经常断更,写的内容也莫名其妙,来看的朋友越来越少了。google reader没了之后,这里几乎成了自说自话以及跟听听聊天的地方。

总之还是先预告一下。4月中旬国内的服务器就过期了,但域名因为种种原因要到5月底才能搬迁完成,可能会消失一阵子。我会在消失之前努力更新一次!我还没写new years resolution 呢!笑死。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Feb
17
2025
2

圣诞大乱战

无论古今中外,到了圣诞节或者农历新年这样阖家团聚的好日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处一室,吃吃喝喝谈天说地,最后难免大吵一架,大多数时候以某位家庭成员大怒或痛哭跑出去收场。

今年圣诞节,格格巫一家人团聚在巴黎。”中国火锅“和海鲜大拼盘吃饱后,作为甜品的吵架就上桌了。这次争端的导火索是巴登符腾堡州卡尔斯鲁厄郊区一个小镇灾难般的垃圾管理政策。格格巫的爸妈就住在这个风光如画的小镇上。市政工作人员每周会开着黄色的垃圾车,把大街小巷每一栋房子的垃圾分类收走。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负责某一片区的“垃圾专员”甚至认识该区的大部分住户,如果有谁忘了在规定的时间把垃圾桶推出来,专员会耐心把垃圾车熄火,去这家看看出了什么情况。

事情大概是去年搞砸的。卡尔斯鲁厄为了减少市政开支,忽然开始了一系列财政改革计划,其中一项是把全市收垃圾的工作外包给一家私人垃圾运输公司。根据格格巫爸爸从《卡尔斯鲁厄日报》上看来的信息,这家私人垃圾运输公司是在一众竞争对手中以最低价中标的。自从他们开始垃圾运输工作,整个城市都乱套了:一般来说垃圾车开到之前,居民们应该把垃圾桶推到马路边上,方便垃圾专员拖走。但卡尔斯鲁厄位于黑森林边缘的丘陵地带,城市周边那些历史悠久的小镇上街道蜿蜒而狭窄,很多还上坡下坡,非常陡峭。格格巫爸妈的小木屋就位于这样一条陡峭而蜿蜒、狭窄而美丽的街道边,人行道不足一米,根本放不下垃圾桶。老两口习惯把垃圾桶推到院门口,市政的垃圾专员来了,会停车穿过一条小道,进院子里来把垃圾桶拖出去。但按照私人垃圾公司的规定,如果垃圾桶离街道的距离超过15米他们就不管了。如果让这个公司的工作人员跨越15米以上的距离去拖垃圾桶,不仅会极大增加人力成本,也超出了该公司当初与卡尔斯鲁厄政府所签合同规定的工作范畴,所以完全不可行。但卡尔斯鲁厄像格格巫爸妈这样家门口街道放不了垃圾桶的居民不在少数,这样一来满城的垃圾没人收,卡尔斯鲁厄人民怨声载道。

政府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召集私人垃圾运输公司的人来修改合同,重新定义垃圾服务外包的范畴。一顿修改下来,私人公司收垃圾的价格上涨了不少,政府还没来得及核算财政会不会超支,当初同时参与竞争的其它公司就跳了出来。他们认为中标公司在克扣服务范畴的前提下通过恶意降价中标,属于不正当竞争。如果通过修改合同拿到更高酬劳,更是破坏招投标程序合法性的行为。这些没中标的公司们号称修改后的合同一旦生效,他们就会对政府和中标公司提出诉讼。这样一来,修改合同的可能性就被锁死了,但重启招投标程序也不可行:当初市政跟私人垃圾运输公司的合同一签就是五年,提前中断也会引起法律纠纷。

在圣诞节的晚餐桌上,格格巫的爸妈提到了这件事,老两口对市政府的愚蠢和无能非常愤怒。面对这类抱怨,家人们于情于理都该义愤填膺地加入数落政府的行列,为圣诞餐桌增添一抹“德味”。结果格格巫的姐夫不知道吃错了什么,忽然跳出来帮政府说话。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各地政府都人浮于事开销巨大,再不劳务外包,通过市场竞争引入更注重效率的私人公司,久而久之国将不国。话一出口餐桌上就炸了锅,愤怒的格格巫、委屈的巫爸巫妈、坚决站老公的巫姐和打酱油的巫侄儿和我同时开喷,嚷成一团。两小时后格格巫妈妈面红耳赤愤而离席,剩下的人面面相觑,这场圣诞大吵才算落幕。因为我写blog的速度堪比便秘,现在再来回溯整个争吵过程中谁到底说了什么已经全无可能。但不管谁说了什么,这场架也非吵不可:格格巫相亲相爱一家人牢牢霸占政治光谱的每个角落,人人都有自己的Agenda,无论说到什么意见都很难一致,目前看来也绝无彼此说服和妥协的余地。

比如格格巫姐夫,大企业高管,工作狂,守序邪恶,政治站位跟马斯克差不多。马斯克要搞DOGE,格格巫姐夫就要支持德国各级政府劳务外包,最好整个政府都由他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以市场规律为基础运作,甚至还发出了”保障民生为什么非得是政府的责任“一类的天问,噎得其余家庭成员直翻白眼。姐夫在圣诞期间跟我谈笑风生,聊到公司在中国、印度、巴西的生意都相当不错,但本土经营情况却是一泡污,高薪和劳工法把工人们惯得越来越懒,他去年下半年跟工会以及“愚蠢的左派”斗智斗勇,最终成功关闭了法国中部的一个厂区;我们还聊到阿根廷的米莱,格格巫姐夫对米莱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认为他的经济政策还是很成功的,阿根廷人民虽然吃瘪,但阿根廷人民anyway都在吃瘪,别的政客都拿通货膨胀没法子,但米莱居然能用休克疗法把通货膨胀打下来,了不起。

格格巫姐姐,前企业律师,现四孩妈,混乱邪恶。关于卡尔斯鲁厄垃圾政策的讨论起始于她指挥我们把吃完海鲜大拼盘后堆成小山一样的厨余垃圾趁天黑扔到邻居家放在路边的垃圾桶里去。格格巫姐姐在大乱战中支持老公主要是因为这届人民不行,她嫌弃德国人民太爱抱怨。爱抱怨多半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舒心,缺乏锻炼和敲打,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卡尔斯鲁厄的人民如果配合一点,乖乖把垃圾桶拖到街边上,垃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格格巫爸爸说街道是大斜坡,垃圾桶会自己滑向世界尽头;格格巫说人行道很窄,垃圾桶放人行道骑车的小孩会撞上去,放马路上更是交通隐患。对此格格巫姐姐的回答是,等垃圾堆到房子那么高,卡尔斯鲁厄市的居民自然会找到停垃圾桶的合理地点,活人难道还能被垃圾淹死不成?同时格格巫姐姐觉得这届政府也不行,既愚蠢且无能。政府职能外包本身不是问题,但因为政府太愚蠢又太无能,所以连职能外包的工作都做不好。她气愤地说,马上就要大选了,简直不知道还能投票给谁!格格巫问,你不知道该投票给谁,是因为你觉得没有政党可以代表你作为选民的意愿,对吗?姐姐立即说:对。格格巫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象过一个能够赢得你投票的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姐姐说,不知道。又想了一会儿说,我对政治从来不感兴趣。

格格巫大侄儿——姐姐姐夫有四个孩子,那天晚上唯一加入战局的是老大,其他三个人完全不感兴趣,自己玩儿自己的——从小私校一路念到名牌大学商科,阿尔法人格显现中,中立邪恶。格格巫大侄儿是当天晚上的惊喜,因为他作为未来的Finance Bro,已经开始追逐金钱和地位的优绩主义者,居然懂得政府和企业不是一回事,两者的目的和运作方式有着根本的差别,并为此跟自己爹激烈争辩了一番,这说明欧洲的基础教育没掉链子,观念的水位毕竟还是在上涨。(?)

格格巫爸爸,路德教徒,退休前是主任医师,工作狂,人生没有做过自己认为错误的事,对违法乱纪深恶痛绝,守序中立。老头盛年时在医院是个医术精湛且一丝不苟的暴君,跟自己的儿子因为政见不同有过无数争吵。但进入晚年后,根据格格巫的观察,不知道是因为社会整体右转,还是媒体上太多左派的论点,格格巫爸爸对很多社会现象的观点缓慢左移,居然奇迹般地落位到政治光谱的中间,父子关系也随之缓和不少。在卡尔斯鲁厄垃圾事件中,格格巫爸爸关心的不是自家垃圾日复一日的堆积——毕竟退休之后有的是时间,可以自己开车去垃圾集中处理中心——而是这件事背后折射出来的种种不合理:比如政府招投标程序的唯一标准是商务标报价的高低,比如无商不奸,比如格格巫姐夫居然在圣诞节的晚餐桌上冒犯他。

格格巫妈妈,天主教徒,家庭妇女,混乱中立。巫妈的政治倾向跟巫爸高频共振,以至于我很难判断她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啥。家里的垃圾没人收,给格格巫妈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但作为从小就被送到瑞士酒店学校学习家政(上中产家庭妇女资格培训班,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艺术史专业)的传统女性,格格巫妈妈恪守的美德是忍耐。这种美德不仅支撑她面对堆成山的垃圾,也在圣诞节的晚餐桌上体现了出来:一家子又双叒叕吵了起来,女儿和女儿的老公说的话也让她感到非常痛苦:难道垃圾成山竟然是居民自己的错吗?!但她憋红了脸一句话都没说。两个小时过去了,格格巫妈妈终于鼓起勇气发了几句言——因为太过温和我也忘记内容了——就被自己的女儿直接无视,紧接着继续攻击格格巫和巫爸,把巫妈气疯了。她颤巍巍地站起来,指责格格巫姐姐对她毫无尊重,攻击的内容也全无道理(其实格格巫姐姐的靶子并不是她)。家中餐桌上总有一些高谈阔论的男的,不管是她爸,她老公还是她女婿,每个男的都滔滔不绝,多年来她一直都默默忍受,当一个听众。但现在好不容易说句话,自己的女儿却跳起来抨击自己,这口气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她也不想再坐在这个桌子面前听这些千奇百怪的谬论了。在众人大眼瞪小眼中她说完这番话,头也不回地上楼去了。

格格巫,学术苦力,白左,工作狂,守序善良。因为跟姐夫在政治光谱上距离最远,所以每年圣诞节吵架这两个人都是主角。遗憾的是,姐夫拥有一个阿尔法男无边无际的ego,很擅长5分钟内把温和的格格巫trigger到无能狂怒。俗话说得好,“认真就输了”,一旦格格巫的狂怒模式启动,姐夫就会洋洋得意地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胜利,反正对方说什么他也没有真的在听。我对无能狂怒这件事理解无能,跟姐夫这样的文盲吵架,正好可以拿出搞哲学的人唐僧一样条分缕析的逻辑能力,先把对方带到沟里,再投入海量知识将之砸死。格格巫本来很擅长这一套,经常用诡辩把我搞到团团转,姐夫不至于比我还难搞吧?!搞企业那一套不能用来运作政府,搞企业那一套甚至不能用来搞企业,运作政府也不是只有人浮于事和劳务外包两条路,这些道理如此简单,为什么要跑去为稀泥糊不上墙的政府辩护…简直莫名其妙。晚上回到住的地方我对格格巫吵架的实战能力提出了质疑,格格巫说谁要跟他吵啊?!姐姐一家再这么下去,总有一天要集体投票给极右政党。因为害怕面对这个现实,整个圣诞期间格格巫都努力避免跟家人们进行任何超过“今晚吃啥”深度的讨论和交流,哪想到最后姐夫还是跳出来挑衅老爸老妈呢?爸妈都八十几了,而且还是垃圾事件的受害者,格格巫沉痛地说,姐夫说话毫无遮拦,简直连起码的体面都不要了。

我,家庭争端尴尬的旁观者,混乱善良。自从认识格格巫以来我经常跟他就宏大命题展开各种辩论,通过随地大小吵我们意识到双方对于万事万物出于任性秉持不同的意见,但在很多问题上还是能形成相当程度的共识。这年头彼此能形成共识的人不多,所以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不知道,感情倒是越来越好了。吵架之后格格巫很郁闷地问我:你明明提出了很有力的观点,那个混球都没话说了,你为什么不继续进攻?平时你跟我吵架都是真刀真枪,捅了我还恨不得把刀子转三圈才抽出来,为什么今晚这么怂?!我目瞪口呆:哈?你是西尔维斯吗?混球又不是我姐夫,我这个圣诞节白天凡尔赛,晚上海鲜拼盘,都是他在买单,我love and peace一下难道不是最基本的礼貌吗。他别说选极右了,他认马斯克当干爹也行啊。再说了,姐夫认马斯克当干爹也是迟早的事,难道我抢白两句就能阻止他张开双臂奔向马斯克的步伐吗?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像所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样,格格巫的亲人们非常善于从争吵中迅速抽离出来。巫妈愤怒离席后,妈宝格格巫赶紧跟了过去,带上宝贝大侄女一起到外婆房间,把老太太哄得眉开眼笑。过了一会儿气消了,跟着儿子和孙女重新回到餐桌前。姐夫识趣地躲进厨房收拾杯盘碗盏,姐姐开始进行不知所云但非常诚恳地复盘,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抱歉,申明自己和老公在卡尔斯鲁厄垃圾事件中肯定坚决站在爸妈一边。等大家睡了一觉再坐到早餐桌上,剑拔弩张的氛围早已烟消云散。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有涯之生 |
Nov
07
2024
5

灯塔国大选日之理财和女权小记录

美国人又把疯子选成总统了!昨天我一整天都很崩溃,还感冒了。雪上加霜。

睡了一觉今天缓过来点,但打开手机还是接受不了看到川普和马斯克的脸,工作也不是很提得起兴致,那就摸鱼搞搞博客创作吧!

既然在说理财,插播一下昨天经历的“理财时刻“。下午跟财务顾问有个咨询,我们在讨论etf的时候,她忽然说我们推荐etf也是因为大部分顾客不希望在理财上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然后她指指身后,说:比如我老公做股票交易,每天大概要花6/7个小时坐在电脑面前盯盘。今天一大早起来crypto暴涨,他赶紧抛了一波。

我听她这么说打开手机,发现自己买的etf果然涨了。想到我前两天还加了仓,心情就更沉重了。

其实前两天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刚好有一点碎银子,发现自己买的etf跌了,就加了一点仓。然后带着满腔的无知和wishful thinking跑到桃花源去问朋友们:如果哈里斯被选上了,股市是不是会大跌?那我是不是应该先准备一点碎银子补补仓?

大家看到我的问题都开心地笑了。好心的Jun说,I doubt it. 小跌也许,大涨也有可能。大跌感觉不会。记得2016年川普当选之后股市跌过一些,后来又涨回去了。

然后疯子就当选了,大家都很沮丧。Jun又说:希望股市不要大跌让我保住退休金,其它方面爱咋咋吧。明天就去投一点石油能源指数。

海伦说:咱们这点钱是附着在秩序上的。秩序没了,多少财富都灰飞烟灭。

然后我就提起来理财顾问的老公早上靠crypto大涨捞了一笔,小K作为行业中人报道说:2016年SBF (后来开FTX诈骗现在在坐牢的天才儿童)在量化基金Jane Street,做的系统提前十几分钟预测到川普当选。根据这个预测认为市场要崩,狂短股票指数,然后…就悲剧了…亏了四千万…据说是Jane street 历史上最大单次交易亏损。

大家都表示喜闻乐见。小豪想到了我前两天的荒谬问题,说幸好大家拉住了我。小K说其实她当时想建议我买crypto的,忍住了没说免得看上去太像推销员。大家闻言又开心地笑了。小豪还补刀说:她当时是预测哈里斯赢咧。

…………………………………说完理财说女权了………………………………………

疯子上台了,心里气不顺,拉着格格巫吵架。

起因是他前几天出门吃饭,席上一个老白男分析为什么黑人男青年这次倒向了川普,说因为种族歧视黑人男青年们正常的社会上升空间都被锁死了,很多人寄希望于创业暴富,所以把马斯克之流看作偶像,拥抱川普给富人减税的说法,宝子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我当时忙着计划圣诞节在巴黎的假期,没心思讨论老白男的谬论。昨天想起来这一茬,马上拿出来批驳了一顿说这就是老白男放老白屁!黑人男青年有没有被锁死都不是这一天两天的事,4年前没锁死吗?8年前没锁死吗?共和党给富人减税也不是川普2024年的新发明,这些黑人男青年怎么现在忽然想起来自己被锁死了?他们就是厌女!格格巫说你说得有道理。我还不解气又继续说你们这些人就是男人同情男人,非要把这些人放到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说谁厌女你们都要跳出来辩护!格格巫说“你们”是谁啦你不要老是把我跟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扔一个篓子里行不行?话说回来厌女确实也不是唯一的解释啊…于是我们就吵了起来。

吵了一会儿格格巫说宝子我知道你就是想吵架。我气呼呼地说对。他说哎要是我们现在在一起就好了,可以抱一会儿互相抚慰。我说所以就让你赶紧找德国的工作啊,你到底找了没简历寄了没。格格巫说宝子我知道你就是想吵架。

然后晚上跟乔工通电话,我们一个工地上要新加几个厕所,为了帮甲方省钱省地方,乔工建议厕所就做unisex的,两间都取消小便池,这样也能避免女厕所前面老是排长队。包工头阴阳怪气地说,厕所当然要分男女,又不是给野兽用的。在场的厨房顾问、甲方和打酱油的总共五个男的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我一听到这样的事情血压直接飙穿天花板,气死了!心疼我乔工一万遍!恨自己不在现场!但我就算在现场,也无非就是让在座的每一位垃圾心里都不痛快,对项目顺利推进于事无补。想起来就乳腺疼,摔!

Nov
02
2024
3

理财之买房

搞定保险后就进入正式理财的阶段。顾问男上来就甩出一个ppt,给小白我普及理财的重要性。

ppt做得花里胡哨,我听得云里雾里。但毕竟当初也是金牌中心思想总结王,我归纳了一下顾问男的意思,说来说去就一句话:通货一直在膨胀,宇宙一直在增墒,个人账户必须一起膨胀,不然就只能对着贬值的货币呜呜哭泣。后来讨论各种理财手段,顾问男都会把能不能跑赢通货膨胀作为一个标准。这个道理我本来也明白,所以科普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接下来就开始讲具体理财的方案了。

前面说过我是一个收入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经历了跟合伙人飞先生分道扬镳、covid三年和之后的经济下行,我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收入状况都一头雾水。顾问男设计理财方案的主要根据是我帐上的现金。

这里有一个好玩的小插曲。小K是我所有朋友里最懂钱的人,我把她介绍给QQ就邀请她在去年的大会上当嘉宾,给姐妹们讲讲薪酬谈判一类的职场小技巧。小K来柏林的时候住在我家,吃饭时我趁机向她打听有什么理财小妙招。小K说如果你不介意,告诉我一下你有多少钱哇,我看看咋整。这问题要放在平时我都答不上来,但当时正好在跟顾问男捋这一扒,我立即报上一个数字,小K听后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你就买买etf,投资一下房产吧,这点钱玩不出啥花样。她说。

顾问男跟小K英雄所见略同,etf、买房,其它没有几多花样。今天先说买房。

顾问男从我的存款里划出一个部分,建议我将之作为首付,贷款买两个房。首付比例很小,大概10%。他特意说,最好一个买在德累斯顿,另一个在莱比锡。顾问男的理由是我已经在柏林有房了,为了分散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德国金融机构给出来的房产估值地图上,拜仁州、巴登符腾堡、柏林、德累斯顿和莱比锡都属于升值潜力比较大的地区。而在这些地区里,东德这两个城市房价偏低,我的budget可以cover。我担心地问,萨克森州极右翼党派这么受欢迎,我作为移民在这里持有房产,是不是有点危险啊?顾问男冷笑一声,说AFD肯定是站在有产者这边的,你真要担心,难道不该担心绿党被选上来吗?(他倒也是没说错,柏林绿党执政的时候推出了非常严厉的限租政策,我还积极拥护给房客降了租,结果这个政策后来被判违宪,我也没把当时降的租金再要回来——大部分房东都这么做了——事后想来只有无尽后悔)

后来我自己做了一些research,也觉得顾问男选的地方ok(虽然他的原因肯定是因为他作为地头蛇更熟悉当地的房产中介):东德三州经济一泡污,人口老龄化和外流的问题都非常严重,房地产市场也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但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因为有大学和新兴产业,年轻人多,人群受教育程度也高,把房价和租金都拉了起来,在周边地区的死气沉沉中一枝独秀。金融机构的估值报告也很看好这两个城市,认为房价还会有持续的小幅攀升。

对于顾问男来说,买房作为投资手段,并不是为了持有和增值,而是要利用杠杆赚钱——这里插播Q的画外音,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那些有这种想法的人都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了——这居然是受到国家税务政策鼓励的:如果一个人贷款买房再租出去,贷款的利息和房屋日常维护的费用都可以作为支出与租金收入进行抵扣,降低投资者的税务负担。另外还有一些我听不懂的税务优惠政策。而且所有这些政策都不适用于自住房。自住房不仅没有租金收入,也没有税务减免。所以财务顾问们几乎都建议大家贷款买房出租。

顾问男向我展示了一个表格,上面列出了我的一次性投入(首付/佣金/公证费用/税金)、每月租金收入、物业费、银行还款和利息以及税务减免额度。按照他的计算,如果房子一直能租出去,那我每个月花在这笔投资上的钱是非常少的;而即使是维持非常保守的房价涨幅,10年后我的银行贷款九牛没有还掉一毛,但卖掉房子,我也可以轻易而举跑赢通胀。为什么是10年呢?因为政府为了让居者有其房,设置了防止炒房的政策,规定购房10年内买卖需缴纳高昂的交易税。

顾问男给出的房都是两室一厅的中等户型,每个房间都很小,半新不旧,乏善可陈,我自己是肯定不会去住的。有一种说法是即使买投资房,也需要选择自己愿意住的。我一度也同意这个说法,在柏林买的房就挑了顶层朝南带大阳台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虽然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样子,但破破烂烂更合眼缘,后来果然交了高昂的智商税去应付问题邻居、问题neighborhood和年久失修。但这次跟着顾问男买房,我决定把自己的需求屏蔽掉,毕竟我永远不会搬去德累斯顿和莱比锡,而且我的需求往往平常中透着一些奇葩,并不能反映正常人类的喜好。顾问男的态度就非常干燥:他的团队会检查房屋的质量和环保标准,评估物业费用和维修预留金,他们会通过近几年业主会的会议记录来评估房子有没有什么潜在的问题,甚至考察周边有没有超市医院学校,至于房子美不美有没有气质,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总之我觉得他评价房屋的体系不管有没有真的被贯彻,起码听上去比我自己的靠谱一些,虚弱地讨价还价了一番,就决定购入了。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柏林柏林 |
Oct
07
2024
0

开始说理财

好了,理财。

我其实中间准备更新一些其它的东西,但太漫长了。听听让我写一下理财的事情,我也一直拖延。昨天见面她又问,我就详细跟她讲了一遍,果然是个很长的故事。我说你看嘛,不是我不想写,是因为作为废话王,知道这篇blog会很长,难免头大如斗一拖再拖。听听说那你就分开几次写嘛!

说得也是哦…那就先说一下理财的前因后果。

我的理财史严格说开始在2018年底,买了个房。那之前一切经济活动都只能算作“花钱”。但柏林房价从2014年(2012年?)开始逐年攀升,作为一个在北京通过买房获得了一定程度财富自由的Q知道机不可失,时不时劝我赶紧加入有产者的队伍,并同时对冥顽不灵一直没有行动的我恨铁不成钢。

我对买房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当时的我认为买房首先是一个符号,购入/拥有房产就像成人世界的入场卷,一券在手,不羁的青春年华从此离我而去,自己会立即从一个挂念诗和远方的文艺妇女变成贾宝玉口中的“鱼眼珠子”,这怎么行。

后来为什么还是买了呢?是因为我意识到那个挂念诗和远方的文艺妇女花钱真的太大手大脚了。我自认为不是一个物质欲望炽热的人,但不知为什么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花掉卡上最后一分钱。花钱的时候理直气壮,事后想起来却难免后悔。慢慢我意识到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既然有钱很难忍住不花,那就人为给自己创造一个赤贫到无钱可花的境况。买房,当然会把我带入这个可怕的境况。

现在想起来,2018年那个房真的是买得如同儿戏。我潦草地在卖房网站上找了一些自己承受范围内的房源(而那时我其实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对自己的承受范围到底在哪毫无概念),看第三个房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耐心,觉得还行很快就签了合同。要说那个房还是有一些坑在里面的,但这事儿真要写下来5篇blog都写不完,好在当时房价还没有飙到高得离谱,而贷款利率处在历史最低,那个房所在的区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租金一直见涨,所以我运气不错,这些坑没有很大影响,这次买房依然不失为一次光荣正确的投资行为。

这之后我对投资理财的感受好了很多。但毕竟从来没理过什么财,不知从何开始。买房之后好几年我也没什么积蓄,正好不用再思考这个问题。

Me too前后,互联网上关于女权的讨论越来越多,这些讨论丰富了我对女权的认知,也让我开始思考,“讨厌谈钱”是不是也算系统给我这种女的下的一个套。对我来说,既然认为新自由主义引导的金融资本市场制造了大量灾难,不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当然属于从自己出发的政治实践。但“不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做当代的伯夷叔齐鲁滨逊吗?2023年德国的通涨率冲上了6%,不理财就意味着钱包迅速缩水,简直比乱花钱还糟糕,这种埋头做鸵鸟的行为真的能算合理的政治实践吗?老实说我还蛮想听听大卫·格雷伯会怎么去看这个问题。不管怎样我说服自己,“有一个健康而稳健的理财计划也是实践女权主义的一种方式”。去年夏天帐上又有了一些积蓄,我也决定理财这件事不能再继续拖延了。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有涯之生 |
Sep
02
2024
4

更更复更更

天哪!夏天就要过去了!而我的blog也快要荒废了!

4月5月在国内经历了很多惊慌:经济下行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呼啸而来,其间我仍在顽强地更新(也许正因为经历了惊慌,才更有写blog的动力)。从6月回到德国居然就彻底熄火了,每天时间都安排得密密匝匝,根本找不到静心写blog的时候,虽然积攒了很多话想说!

我每天在干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工作永远都做不完。在干不完的工作中,还总有那种巨大的像山脉一样的Package,让人一想起来就头大如斗。其中一项是跟飞先生捋清楚我们仍(!)没有捋清楚的共同财务问题;另一项是作品集整理、发表和存档这种有很多人很热衷、很擅长,对一个设计师也无比重要,但我就是不爱做的事。

其次是理财。理财啊朋友们!这个我要改天专门写篇blog记录一下。我从去年夏天走上了艰难的理财之路,说起来,自由主义女权的朋友们(笑死)对我踏出这一步助益良多。以前我一想到钱就又烦恼又羞愧,但现在竟然觉得有一个健康而稳健的理财计划也是实践女权主义的一种方式!但从烦恼羞愧到热情实践女权主义这一步跨得太大,以至于欠缺的功课——从知识储备到对自己财务状况的梳理——太多,花去了大量的时间。

然后是看医生。每半年一次妇科医生,每季度一次牙医(为什么看得这么勤,也得专门写篇blog记录一下),每年一次体检。然后各种小病小痛需要看各种各样的专科医生。身体是一台机器,人到中年,这台机器小修小补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倒也不是什么惜命的人,与其说热爱养生,不如解释成强迫症发作,既然交了钱就都要狠狠花掉的小市民心理作祟:保险公司的羊毛不薅白不薅,再说羊毛也是出在羊(我)身上。

最后是度假、运动和社交。这三项活动当然也占用了大量时间,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时间写blog了。天哪噜,为什么人到中年,反倒又开始希望每天有48个小时?还是说正因为人到中年,才会希望每天都有48个小时?(而我竟然还无孩无猫)。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柏林柏林 |
Mar
04
2024
2

移山

前两天跟听听聊天,讲到“气血不足”的问题。她说她年纪大了,一个晚上爆肝一万字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说我倒还能爆出一晚上三页A4纸,但一来需要情绪到位,二来发生的概率也变得很小。

然后无可避免地,我们又说到了博客创作的事情。虽然我年轻的时候也挖了不少千年大坑,断更更是常事,但远不如现在频繁。其实人到中年一地鸡毛,表达欲比以前旺盛很多!从芝加哥回来,road trip的见闻,柏林电影节的观影感受,还有一些有得没得的碎碎念,好多事情想到树洞里来一吐为快!然而每天累到像条狗…而且累死累活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干了啥!很多时候是因为实在累到不想继续工作,但因为工作还成堆地积压,所以也不好意思就开始写blog,只能自暴自弃刷社交网络…到最后积压的工作、想写的blog、没处理的照片、德国这个官僚主义社会制造的大量paperwork,还有什么想看的展呐、想见的朋友啦、应该做的运动啦,都汇聚成了头顶一座闪动着蕉绿色彩的大山。

Anyway,这当然是很不好的!最近回到柏林,又开展了愚婆移山的活动。心虚地翻了一下日历,今天已经是回来后的第三个周末(omg),好在山已经松动了一些,赶紧来记一笔。(实际上我昨天就想记这一笔,今天想要写一篇在旅途中就琢磨了一下的blog,然而昨天出门社交一天,晚上居然回家工作了…)下周恢复正常的博客创作和更新,我先自己期待一下。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有涯之生 |
Jan
12
2024
4

让我们荡起双桨

前段时间跟听听在网上聊八卦,她说我曾经坐在某个屋顶上听人给我背兰波,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老子一辈子都记得倒”…

她倒是一辈子都记得倒,姥子早把这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谁?哪里的屋顶?咋爬上去的?啥时候的事?什么兰波?虽然听上去很像是我能干得出来的事,但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

于是我就跑去翻聊天记录。

我的iphone一次次转世,只有前两年被偷那次中间文件断了几个月的档,除此之外不管是工作沟通还是跟朋友吹水,自从注册微信以来所有的聊天记录都在。而且我除了在路上要紧急处理工作以外很少发语音信息,所以搜索关键词一般都很管用。

于是我输入:兰波。

啥也没有。

忽然想起前几年听听换过微信号。于是又把她的老微信号找出来:这个号的聊天记录可以上溯到2012年。

我再次输入:兰波。

还是啥也没有。

联想了一下听听的描述,忽然意识到那应该是2010年前后发生的事,也就是说即使有聊天记录也是在msn上,aka没有聊天记录了。

按理说msn也不是一夜之间没了的,以我的性格应该会导出聊天记录的吧?然而我没有,电脑换了n多茬,包括从windows到mac再到windows,msn在这个过程中永远地告别了我。但翻了一下硬盘,我居然还有2001年左右的qq聊天记录…打开来看了一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惨绿少年在跟当时的朋友和爱人们聊天。再仔细看一下,觉得这个惨绿少年跟我挺像的,对同一件事情,我想象自己会做出的反应应该跟她也差不多,我甚至觉得她有时候比我更酷一点,也要更柔软一点。

2001年毕竟是20多年前了,我又去看了一下2012年跟听听的聊天记录。十年前那个人我要更熟悉一点,可以确定大概就是我,但聊天记录里那些鸡毛蒜皮又忍不住要跟朋友分享的事情早已随风飘散,没在我光滑的大脑皮层刻上哪怕一丝丝褶子。反倒是发生在听听身上的事情我都还依稀记得。

这个blog最早的一篇记录是2004年10月12日,所以再过个大半年也写了20年了。当时我已经从魏玛搬到了柏林,开始在udk念书。我从小写日记,刚刚开始写blog的时候也还平行在写着日记,结果后来也慢慢地不写了。Blog我写完了很少再看,日记写满一本就封起来扔到书架上,几乎连碰都不会去碰一下,也不知道里面封存了什么记忆。

我记得以前看一篇文章,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艘忒修斯之船。细胞不停再生而替换,几年之后,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变成了全新的,那我还是当初那个我吗?现在看来,连我的记忆也是一艘忒修斯之船,那些分分秒秒的经历,曾经以为是刻苦铭心的事件就像刻在流沙上的印记不断消逝又被新的记忆覆盖,偶尔有一些片段留了下来,但到底是散落的那些回忆构成了我,还是留下的痕迹才是我呢?

听听又说,她要开一个付费频道,在那里跟熟悉的朋友讲陈年八卦。这是很让人喜闻乐见的事情,她把那么多论坛的呱噪和旧blog都隐藏了,搞得我很多blog互动连链接都失效,意见非常大。但我同时又想,这样在水里胡乱划拉,不知又能找到什么呢?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Jan
02
2024
1

佩索阿的一首诗

listen

O que me dói não é
O que há no coração
Mas essas coisas lindas.
Que nunca existirão…

São as formas sem forma
Que passam sem que a dor
As possa conhecer
Ou as sonhar o amor.

São como se a tristeza
Fosse árvore e, uma a uma,
Caíssem suas folhas
Entre o vestígio e a bruma.

我让chatgpt把这首诗从德语翻译成了中文,大概是这样:

让我痛苦的不是内心的伤痛,而是所有那些永远不会存在的美好事物…

它们是没有形状的形式,消逝了,痛苦未曾了解它们,或者说爱情从未能够梦见它们。

它们仿佛是一棵悲伤的树,树叶一片片落在回忆和雾霭之间。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柏林柏林 |
Jan
01
2024
3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好像就是每年要写年终总结。

我也暗暗恐惧了几天,一来很久没更新了,其实好多事情再不说都忘了,还在文档里排着队。二来我这一年啊…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

2023的主题是变化。

我算是秉持着搞成功学那帮子人口中的“长期主义”,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是一个routine。即使有变化也不大,往常年终总结的时候自己回想一下,看了什么书?工作怎么样?有在好好运动吗?驾照拿到了吗?也就结束了。但2023年好像就不那么一样。

世界在变化,当然世界一直都在变,即使是最近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变法,也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一直以来,这种变化对我周遭环境和实际生活的影响更间接,要在很久以后才能以编年史的形态被感知。最近几年这种变化变得尖锐和更有侵入性了,它带给我的影响变得清晰和直接:原来,我们是如此vulnerable。

所以生活,工作,都随之在慢慢变化了。对于一个懒、被动,且“长期主义”的人来说,要主动拥抱变化其实是需要付出很大心力的。我常常觉得疲倦,委屈,也有很多焦虑。但变化也会带来一些令人愉快的新情况,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一度在负面的情绪中我以为这种幸运不过是人们常说的时代红利,但no,最近的一些经历告诉我其实幸运是可以持续的,那么就希望2024年也要继续幸运哦。

变化也发生在生活的潜流暗涌下。哎,这个就很难以启齿了。难以启齿是因为我非常惭愧。“世间最伟大的自由难道不就是犯错的自由吗?”我并不惭愧于我做了一些在别人(这里的别人既可以是拥有道德洁癖的旁观者,也可以是那些跟我的生活发生长期或短暂密切关联的人)眼中可能是错误的事,而来自于事态的发展并未跟随我想象的步骤进行(当然因为我毕竟是胆怯的所以也没有真的尽情去想象所有的可能性与后果),并且,我让自己曝露于剧烈的情感中,却慢慢忘记了最初计划进行的“精确的洞察”。不过有失必有得,最后收获了一首很美的诗歌。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