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1
2008
2

过节愉快

又要过节了,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节目。所谓及时享乐——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比较有型的男人,会在6点一个电话打到工作室来:“晚上的茶花女还有一张票,你去不去?”呃。。。可是我熬了粥。。。那么去吧?“我五分钟后在楼下接你。”我确实喜欢这种强势的作风,可是未免让自己太过狼狈。那天早上5点半我去臭名昭著的柏林外办延签证,在刺骨寒风中等了一个半小时,又在臭烘烘的等待室里面排队到11点。不管怎么说,五分钟后,我还是提着早上冻得生疼的双脚和一对灯笼般的大眼袋站在了马路上。

喜剧院的总监m女士给我们留了包厢前排的票,所以终于可以看清楚茶花女的脸了。说起来,这部戏,是我的言情启蒙剧,在家长禁看武侠言情的前少女时代,我就是通过“茶花女”这样的古典狗血一遍一遍自我启蒙滴。

喜剧院的传统是所有唱词都要翻译成德语,于是连字幕也省去了。虽然故事早已滚瓜烂熟,但是现代版的演绎还是让我看了个云里雾里。柏林的歌剧并不算一流,我一边打着瞌睡,一边花痴地想若是能听一次卡拉斯唱祝酒歌,不知会有多好。

周五的晚上,是等了这么久的圣诞晚会。所有知道这事儿的人都在问我要穿什么去,咳,我如今也看得开了。同学们我确实会穿着透明跟儿的鞋去跳舞,可是舞场上没有王子,只有驼背男孩。公主不用在午夜消失,也可以一杯接一杯地灌下火红色的混合酒精饮料,然后踏着水晶鞋舞到天黄地黑。哎,一年才得见一面,是不是也有某种神话传说一样的美感?就算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吧。

终于从外办长着马脸的女士手中接过签证,也拿到了火鸡国的通关文牒。我苦笑着想自己这是何苦来?星期一张三说请我喝杯咖啡,顺便问一句结婚没有?星期二李四说你笑起来真好看,电话号码可否给一个?星期三王二麻子说打来电话并不是要组织青年人做社会工作,而是因为小姐你实在很可爱。然而亲爱的张三李四王儿麻子们,如果你们自己可爱一点,我何至于年年圣诞节都要躲得远远的?我何必看到满街张灯结彩,看到人们互送礼物就情绪低落,非把自己发配到另一个跟这一切喜气洋洋毫不搭界的地方才后快?

总之再更新可能就是年后了。提前祝大家圣诞愉快新年快乐!小飞再次命令我做了焦糖核桃糖,糖被他吃掉了,照片献给大家。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Dec
04
2008
2

晚上回家的时候

公共汽车穿破雨幕驶来,我忽然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千手观音式的家伙:两只手抱着电脑,一只手挎着包,两只手施施然收起雨伞,一只手好整以暇地拿着啃了一半的大梨,还有两只手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掏出钱夹打开,将票给司机看一眼,另外一只手稳稳抓住扶手,免得恶作剧的公车司机忽然启动。

生活在这样的极北苦寒之地,天黑得如此之早,雨下得如此之冰凉,人们极其容易在抑郁中开始胡乱狂想。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Nov
30
2008
2

周末叨叨

星期五终于忍受不了继续呆在工作室,午饭前撺掇着小飞去健身房,饭后又把他押去逛街,总之完全没有工作。

出于好奇,我们也去看了看CdG for H&M,结果还是跟上次和shanshan一起去CdG一样,挑了半天什么都挑不出。网上有人说:“川久保玲的衣服简直是一个面目严肃的女人在你耳边中英法夹杂的念叨社会学和哲学和whatever学,我不想穿意图表现那么多知性的东西。”LOL

Shopping结束大包小袋地走在市中心的小巷里,迎面一群人正在抗议用兽皮做衣服,一件用竹篙挑起的大皮草差点儿砸在小飞头上。我们不由得庆幸自己买的都是化工制品。

坐在回家的地铁里,对面的女生染了一头绿色的长发。明明就是很规矩的中学生范儿,白白胖胖的,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不合身的深色防寒服,手里抓着一只圆珠笔和一大叠卷了边的学习资料。然而一头墨绿色的长发!谁都可以有一颗狂野的心啊…

周末。雨夹雪。灰色天空。黑色枯树。这样的周末能够完全不出门真是太好了!我不由得庆幸自己在周五血拼时良心发现顺带解决了周末采购的问题。于是在家里打扫上网看书烹调。

在网上看到有人站出来说要把三峡那个彪悍的移民纪念碑炸掉。多可惜啊!这么有性格的一个阿物儿。尽管有很多人批评,我还是觉得“三峡好人”里纪念碑点火升天的一幕完全是神来之笔——虽然贾樟柯童鞋只是因为嫌这个纪念碑太丑才欲除之而后快,然而这么荒谬的建筑和这么荒谬的情节,简直跟这个荒谬的年代配合得天衣无缝。

继续在读那本瑞士构造书,真是太喜欢啦。肯德鸡同学说国内的翻译得完全不知所云,那真是太可惜了。如果不能看德文原版的话,强烈建议大家读英文版好了。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浓厚的学院气息,不愧是ETH编的书呀:比如讲到木构的部分,举的例子居然有日本三宅岛上60年代的时候左翼学生因其激进的政治理想而纯粹用铁道枕木搭建的进修院,分析的时候又拉拉杂杂地扯到谷崎润一郎的“阴霾礼赞”和Bruno Taut当年对桂离宫的分析;讲到玻璃的部分,例图里有Tom Hanks在“费城”里的剧照;塑料一章的开头提到了罗兰巴特在“日常神话”中对可塑性的分析。也许当我需要一个具体的构造节点时,还是会去参考更干燥粗暴的构造手册。但这本瑞士构造书能让人理解细节的魅力,是推荐给建筑系学生的不二之选呀。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在看了“卷材的20种铺法之优劣”之后都会对窗户的节点做法产生兴趣,但联系柯布在日内瓦湖畔的小屋,详细分析窗户的做法如何与设计意图产生联系,并展示其达到的效果。读过这些章节之后,也许才会明白为什么此窗非彼窗吧。

Nov
24
2008
2

俺樣

长尾巴尖儿的日子又过去好一阵儿了,这个周末也已经下过第一场雪,可以正式地把自己穿成一个棉花包了。

过生日的时候接到几个意想不到的祝福电话,不管是谁我都很欢喜——以后也要记下大家的生日,因为这声问候确实让人心中温暖。我真不愧是过于注重形式的人呀,正因为这样圣诞节之前才会苦恼不堪吧。

收到好多可爱的礼物,最喜欢的还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砖头:就是图片上那本书呀!下了好久的决心终于买了,恭喜我!以后我要把自己希望收到的礼物列成单子长期置顶,吼吼。这本书,我在看的时候开心地想,以后我要回国当一个人民教师,课程的内容就是让我的学生们一小节一小节地翻译完这本558页的大家伙。恩,这样的话,学生们以后或许能够修出些正常点的房子呢!

不过生日的时候没能许愿,实在是我自己的错。开始是忘了要过生日,被人提醒之后又把日期搞错,弄得party提前了一天,大家虽然很好心地还是把礼物留下了,却没给我许愿的机会。so,就在自己地界上大声说出来吧:新的一年,要搞定小红包,小红包!哈哈,加油哦!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Nov
10
2008
0

撞球

我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在大部分的周日下午和晚上工作——若是我在这一时段工作,必然会在8点钟准时打开电视,调到最喜欢的“文艺”频道,收看十分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撞球”。而我几乎没拉下过几集“撞球”…

“文艺”频道是法国和德国联办的,“撞球”的内容是讲法德之间的文化差异——听上去似乎很干燥,但是“撞球”做得几可爱。我通过这个节目学到了很多怪异的词汇,比如“Gelsenkirchener Barock”这种东西,就连来自Gelsenkirchen的帅哥本人也不知道是什么…

今天“撞球”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十九年前柏林墙倒掉的经过。原来当时宣布“政策”的那个同志事先也不知道政策内容,只好跟下面的记者面面相觑:他宣布说从即日起东德的群众可以自由去西边,但没看见“政策”上还写着需要执有签证!于是成千上万地人听了广播就跑到了柏林墙边上,我们都熟悉的那一幕于是发生了…但是但是这是个误会捏,他们都没有签证哒…这个事情告诉我们误会有时候也并不是个坏事情。另外一个花絮是当天晚上波恩的国会在开例会,一个政客跑上台去宣布了东边的消息,国会里所有的人不约而同立即站起,开始高唱德国国歌。西德的政客们好有默契呀!如果当时我也在场,肯定会起身鼓掌而不会想到要唱国歌,然后我就会成为会场里唯一一个鼓掌的人…好寒…幸好我不是一个政客呀…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Nov
04
2008
4

读后感们

易小飞同学发了一篇文章来叫做“终于发现我们错怪了美国”,吩咐我看了写读后感。文章是关于美国财阀和金融的,我对这个问题一窍不通,费了很大的劲才看完。所以易小飞同学,你的面子很大,平时我是绝对不会勉强自己看这种山寨政论文章的。。。男生啊。。。

金融危机,妈妈炒股票,在电话里抱怨跌得一塌糊涂。然而愿赌就该服输,所以我拒绝劝慰她,她大大地不满意,说我“不孝顺”。危机于我的不良影响大致到此为止。似乎并没有听说有人排队去跳帝国大厦,也没有人跳出来搞种族屠杀世界大战,所以我继续安安静静修房子,也幸好还有人出钱。打开电视歌舞升平依旧,当然很多圆桌讨论,我宁愿听那个,就算讲马克思韦伯讲资本论,起码平心静气客观中立(但愿)。最怕的是中国人写山寨政论文章,立论轻率倾向明显,大家看了立即心潮澎湃——也难怪,谁有耐心看上几大本资料数据,然后总结一个自己的观点?有现成观点送上门来,自然照单全收。

哎,写政论文章的读后感完全不是我的强项呀!因为实在没有感想,所以东拉西扯地讲了点旁的东西来凑数,易小飞你要包涵哈。

。。。。。。。。。。。买一送一的分界线。。。。。。。。。。。。。。。

小城畸人是很多年以前看的了,后来连讲的什么也忘了。终于有一天鸭鸭跳到网上来大赞这书,我因为很重视鸭鸭的缘故,巴巴地又将它读了一遍。

鸭鸭和我看书的口味确实大不同,无法调和。就象他同样赞叹的“瓦尔登湖”我完全看不进去,每次看都象是被人拿了大棕刷抹上清教的土碱肥皂粗暴搓洗我的灵魂,怎么搓怎么难受。于是我恶意地和他对着干,声称“瓦尔登湖”是心灵鸡汤,鸭鸭每次气得暴跳如雷大叫“不是不是”,可爱得要命。

小城畸人倒是不错。但是我先入为主地爱着“米格尔大街”,对于几乎用同种结构写成的美国小城故事无法亲近。生活简单粗暴,我无法承受直白叙事的沉重压迫,飞快地投向四两拨千斤地把生活之重变得可以承受的奈保尔,而且暗暗心仪于那个眼光毒辣满腔深情却装作毫不在乎的叙事者。这是我自己不成熟的表现,连阅读这么严肃的书籍,都要大发花痴,其朽木之不可雕也由此可知。。。

可是在绘画方面,我也并不惧怕满面严肃直抒胸臆地表达正面情绪,比如“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就是鸭鸭和我都很喜欢的啊。

Written by in: Nulla dies sine linea |
Oct
22
2008
4

秋天忽然杀到

最近讲太多工作电话,口燥唇干,把话痨我活生生地逼作一个双眼发直的沉默寡言之人。

以上是对为什么不更新的潦草解释。

前段时间在国内公干,临走前在首都停留一天,渡了一个短小精干的假:跟小美走了很多路,从鼓楼一直走到前门,路过南池子大街的时候重新喜欢上了北京。我们喝了酸梅汤,吃了奶油小点心和杂酱面。又和kian,shanshan还有她伶俐的妹妹一起去了被猪鄙视为“外国人才去的”利群。烤鸭真好吃。最后在床吧灌了一肚皮mojito,小醉而归。第二天逛了小店,骑着kian的永久自行车在胡同中迷路。把烟囱人和易小飞同学扯去吃顶顶好吃的云南菜。牛肝菌的味道,久违了!

走在南锣鼓巷的夜里,跟kian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忽然很惆怅地说,又要回去了,真不想走啊。kian很奇怪,为什么不想,柏林有那么好的空气!kian真是一个在哪里都愉快的家伙。

于是柏林的空气果然很好!我竟然快忘了。蓝天白云,刺眼的锐度和饱和度,冰冷的玻璃空气。柏林啊。虽然回来还是很忙,周末赶完那篇拖欠已久的稿子我还能泡壶茶拖张椅子在阳台上看红叶翻飞,漫天都是金子般的颜色。电话里飞同学不停地催,你再不来烤熟的咖喱肥鸡要飞走啦!柏林啊。真高兴在这里。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Sep
20
2008
2

本来应该是过了再闲闲说来的抱怨

又是好一阵没有更新blog。我有庞大的更新计划,又去逛了有意思的美术馆,吃了加料的大餐,还回了家——尽管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还害上了重感冒但是天气和暖,见朋友,k歌吃饭,可以跑到blog里来叨叨的东西很多。

然而还是懒得。blog就象是周慕云的树洞,而我连说话的心情都没有。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我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几年来买的书被我扒拉得散了一地,因为书架早就爆满,这些没被看过的自然没机会扶正,只能一直堆在地上沾灰。我想回柏林,泡一壶热茶,坐在整整齐齐的书架旁边,什么东西在哪里心中都是清清楚楚,于是也安然。然而柏林没有我这几年买的新书,每个晚上我都再一次翻开普鲁斯特。其它种种以此类推,真让人心里烦躁。

前一阵有个朋友说,有那么一阵,她总是在凌晨四点醒来,躺在床上惊惶地胡思乱想,不知道未来将会怎样。除了倒时差我倒从来不会在四点钟醒来,可是我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很晚很晚都不想睡呀。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Sep
06
2008
0

烟花

今天晚上坐在桌子面前读书,工作。有好几分钟时间,我都听到劈里啪啦,轰轰隆隆的声音。

开始我以为是外面有什么新奇的机器,并没有理会。窗户半开着,声音容易传到室内来。但是天已经黑了,窗帘又是拉拢着,谁耐烦去探索那声音的来源呢。

后来声响一直不停,我才有点烦了:谁在周末开着这么一台讨人嫌的机器来扰人清夜啊?走到窗前拉开窗帘一看,才吃了一惊。原来远处有什么地方在放烟花。巨大的光团一个接一个地爆裂在夜空中。

于是我没有关上半开的窗,转身回到书桌前坐下。既然是烟花,就为它网开一面吧。毕竟是很美丽的,而且想必也不会持续太久了。

然而我又读了几篇书,空气中轰轰隆隆劈里啪啦的声音还是不断,我终于不耐这噪音,这才去把窗户关上了。

谁能告诉我,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呀?

Written by in: 有涯之生 |
Aug
13
2008
4

生命在于运动

和人八卦奥运会的开幕式:似乎很少听见谁说不好的,连”国际友人”都赞声一片,印象中只听见艾未未在他的博客里破口大骂。然而因为是破口大骂,却又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怎么忽地情绪这么激动了起来。

德国的总理,据说是”抵制”的,所以没有去参加运动会。我看见网上有人评论,大抵也是说她以卵击石,不自量力。看来我们的人民自信心已经空前爆棚,运动会功不可没。德国人虽然动不动就拿些政治题目出来给我党上纲上线,可是这次的”抵制”,也未必就是一定要去道德制高点插小红旗:连我看了开幕式,都很难不想到”意志的胜利”,德国人心中的五味杂陈那是可想而知了。

我认识一个老头,喜欢在各种场合说俏皮话,也不管是不是不合时宜。那天一起在饭桌上,我和安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中国已经拿了多少多少金牌,德国人又是如何如何地不济。老头插嘴说:我们应该让东道主尽兴呀,1936年的时候,我们德国人拿的金牌,也是第一名哟!说完哈哈大笑,我和安却只有面面相觑了。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