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7
2009
6

继续叨我的灾后重建

话说我也觉得一直絮絮叨叨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卖东西的人都是这个德性。请看在我似乎要被变成第三性,又彷徨,又苦闷的份上,原谅我吧。

自从开始贩卖灾后重建的计划以来,听了很多大家的意见,也让我有很多反省。

意见集中在几个点上:

1. 预制板的名声已经很坏了,既然是灾后重建为什么还要用预制板

2. 大家对现代的建筑语汇接受度不高,认为不能把这么难看的东西强加给灾民

3. 密度高得没人性

4. 四川地区坡地多,怎么提供的示范都是做在平地上的

5. 为什么要用双层玻璃,浮筑楼板等在中国普通住宅建筑里都没有普及的元件。到底有没有考虑造价的问题。

6. 造价到底会是多少

对于这几种意见,我的回答如下:

1. 预制板和预制板是不同的。灾区大量建筑倒塌,究其根本原因并不是使用预制板,而是结构未经计算以及施工质量不过关。经过正确设计,计算和施工的预制构件在承重抗震方面的能力绝对不输于现浇框架系统。 而预制系统其它方面的优点更是显而易见,比如节省造价,缩短工期,减少施工现场对专业人员的依赖等,在我的设计文案里都有说明。

2. 其实这一点说穿了就是,为什么做了平屋顶没做坡屋顶?原因是我个人更青睐平屋顶。时至今日,平屋顶的排水问题可以被很圆满地解决掉。而平屋顶下没有废空间(比如低于1米的角落)也没有被浪费掉的空间(高于3米),相同的预制墙板,可以用于底楼,也可以用于顶楼。

这套设计的核心并不是建筑的形式,而是更适用于中国现状的工业化预制构件系统。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如果村民对平屋顶难以接受,当然可以改善构件的设计,做坡屋顶一样可以用预制系统的。

3. 做这么高密度的原因是灾后重建的密度确实很高。数据:72.03万套新建住宅,面积合计约5489万平方米。灾区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可供重建的土地少且大量为川西肥沃的农田。这个对密度的质疑让我联想到网上那些对茅于轼的声讨:廉租房不设厕所。我做的确实是永久性安置房不是过渡房,而且我的目的就是利用预制构件施工周期短的优点,直接跳过过渡房的阶段。但是灾民安置就是灾民安置,灾民数量如此巨大,没可能在灾民安置区做出别墅区的容积率来。

在做出这样密度的同时,我也考虑了如何最大程度保证生活品质的问题。所以分析了传统城市和乡村民居对室外空间的不同处理方式,希望这样高密度城市化的聚落,仍然能靠每一户都有的层次丰富的室外空间,让居住者得到类似乡村居住的体验。

另外,我所给出的聚落形式都是建议,预制系统就象是搭积木。积木有了,怎么搭都可以,我在卖积木的时候,顺便提供一些搭积木的示范。到了大家自己搭的时候,用多少积木,怎么搭,可以有很多不同方式的。

4. 为什么没有根据山区的情况做坡地规划呢?因为这几个聚落设计是虚拟的,是“没有场地的规划”。在具体到某一地区的时候,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大量的改动,不只是坡地平地这么简单。如果只是要改到坡地上,实际上样式A和B都是可以的。

5. 双层玻璃,浮筑楼板等,有很好的热工,声学等性能,能够大大改善居住质量。虽然在中国这些技术尚未被普及,但其运用能是必然趋势。大规模批量生产可以降低造价。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还是不能承受,也可以改用更简单经济的构件。

6. 因为本设计中的预制板材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建材,所以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用于估算建筑造价。而且正因为适用于长期居住的工业化预制系统在中国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对这种新材料的研发,测试,新建生产线,所需的前期投入是相当大的。虽然是名为地震灾后重建,但要让这样的预制系统真正能够被用到灾民安置项目上去,考虑到与国情相关的种种条件限制,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这套系统并不止是针对地震灾民设计的,它也适用于一般小规模民用住宅——预制构件拥有良好的物理,热工,声学性能而且环保经济,远远优于现有的住宅结构体系。而且其施工周期短的优点使它在应对突发灾难的时候大有用武之地。我国并不是一个无灾无难的国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Written by in: 雕梁画栋 |
Apr
27
2009
0

芭乐和C记

话说我也终于进到一个芭乐房子里面去看了看!

因为陈前段时间接了个私活儿,给一个理疗师装修诊所,诊所正好在一个芭乐房子里。完工之后,他邀我去观摩学习:提携后辈的意思。

芭乐是柏林建筑师,修了很多房子。如果你走在柏林阴冷厚重的石头大街上,迎面忽然出现一栋棱棱角角的楼(频率相当高哟),楼上楼下布满了轻佻的漆成浅蓝色的弯曲的铁条,菱角形的阳台后面总是落地大玻璃,那房子一定是芭乐修的。芭乐名声不好,就象维也纳那个可怜的百水一样,总被主流不待见。这俩难兄难弟没赶上高迪的好时候,也没人家的才气,再怎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也没用。要说我没进过芭乐的房子也不对,刚来德国那年我在街上乱走就碰巧发现了他几乎最有名的一个作品。那时候我啥也不懂,满腔少女情怀,又没被瑞士人洗过脑,回家就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性格小学。幸好是中文写的,不然我还混不混?

其实我不讨厌芭乐。柏林这么刻板,用轻佻来消解一下有什么不好?而且人家芭乐也是有自己一套理论的:那些奇怪的边边角角的废空间,那些蘑菇形的经常歪斜着的大柱子,虽然没有必要,但是赋予了建筑性格。反正又没人规定性格一定要好,就算不是我那杯茶,可如果天下的房子都按我那杯茶的样子出现,那我成了什么?

陈花了很多心思把芭乐的怪房子弄得规整规致。他平时在C家上班,我打趣说每一个隐门,每一条阴影赋格(这是我按德语生造的词其实就是shadow gap)都被打上了C记深深的烙印——看得见的地方所有的细部都做得光鲜完美,上帝保佑女王和大卫。

陈那年去中国的时候逛了一次潘家园,买了一大堆国际友人喜欢买的东西。比如药柜子上这些插销,我问他转卖给理疗师要了什么价,他摇摇头说白送的。哎,又要做又要送,年轻人挣口饭吃不容易!

Written by in: 雕梁画栋 |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