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26
2013
3

看戏记

昨天晚上拜罗伊特音乐节开幕,我和鸣鸣跑到电影院吹着冷气看直播。

今年开幕是演的《飘泊的荷兰人》,指挥是Christian Thielemann. 很有性格的坛子脸男。

荷兰人是个受了诅咒的角色,注定在海上飘泊,死不了又活不了。还好瓦格纳冷酷的外表下面有一颗琼瑶阿姨柔软的心,给荷兰人安排了每7年上岸一次寻找真爱的桥段。

这部戏里我最喜欢是开幕的序曲(所以耍哥子说我品味差,就喜欢梆梆梆的东西)。那曲子描述的是海上大风大浪的场景,有杀伐气,震得人心跳加速。而且这暴风雨是在一段悠扬的乐章后骤然响起来的,天气很热,我本来在瞌睡,一下子就醒了。

要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讲,瓦格纳的戏部部都是狗血淋头的爪马。比如荷兰人的真爱森塔是个神叨叨的女性,竟然会爱上传说中的男人,并笃定自己就是拯救他的那个人——这在普通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种二啊!想想爱上刘德华的杨丽娟,大家都觉得她二得非同一般,但杨丽娟比起森塔来说还算正常,毕竟刘德华确有其人,而且还常常在各种场合念唱做打,变着法子向女粉丝抛媚眼,由不得丽娟们不上钩。森塔更像是倚天屠龙记上的殷离,自打小时候被张无忌咬了几口就一辈子念念不忘,莫名奇妙地思念了一辈子。话说回来,这种思念虽然也很虚幻,但殷离爱上的毕竟还是一个她见过的人啊!

但后来我想起小时候也爱过孙悟空,虽然没有觉得自己可以拯救它,但也幻想了无数跟着猴儿一起上天入地的场景。想到这里我就释然了。

荷兰人是个中二症患者。明明找到真爱又要怀疑,最后逼得爱人跳崖才相信:哦!原来确实是真爱!这不是红楼梦上那个柳湘莲吗?非要尤三姐抹了脖子才来抱着尸体哭,造孽!

但瓦格纳让人着迷的也是这些介于二与中二之间的激烈与澎湃,就像人类的童年时代的质朴和直接,谈个恋爱也要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为了自己的一点小情绪就想毁灭世界。现在的人勉强说一句“月亮代表我的心”都觉得必然是真爱无疑了,可是月亮阴晴圆缺,每天都不一样,代表个什么心?所以更多的人只好国庆节买个包,劳动节买个包,儿童节再买一个包。 那都是老年人的圆滑和鸡贼。

我有一段时间迷上了那些“深刻描写人性”的现代和当代文学,最近才又回归,重新开始喜欢简单粗暴的爪马。与“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的决绝相比,那些无穷无尽的无奈和挣扎,光明中的阴暗,阴暗中的光明…都是一些圆滑和鸡贼。还不如一言不合,就从万丈高崖上跳将下去,奶奶的,爽快!

瓦格纳大概也是这么一个意思,在“飘泊的荷兰人”中,最后森塔跳下悬崖,和荷兰人一起升了天,音乐竟然还有一点欢快的调调,也许是我不懂,但在我耳中确实一点也不深重,一点也不阴郁,一点也不瓦格纳。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瓦格纳,如果不用心去看就是kitsch和cheap,必然要爱,爱到最后必然要死,死了才显得是真爱。但其实他有他的超然和欢喜,要离开情节,到音乐里去体会。

这个戏最怪异的是唱荷兰人的男主角,是个韩国人叫Samuel Youn的,一脸凶相的软胖子,在剧中的扮相很朋克,让人想起菊次郎的夏天里面很有爱的机车男。我不是说用亚洲演员有什么不好,他唱得着实不错,但那个扮相让人分分钟出戏——荷兰人怎么能长了一张亚洲黑帮的脸呢?就像鬼佬妹扮杜丽娘,怎么看怎么怪。而且这个Samuel Youn长得还很像二丁目的拓也…掩面下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柏林柏林 |
Jul
23
2013
5

长草

昨天晚上忽然冒出了很多垃圾评论。各种名牌包包手机网购,一边删一边有新的冒出来,象中了毒一样。

blog桑大概也有自己的情绪,长久疏于照顾,就自暴自弃地生病了。我记得以前我的静态网站有一个小留言板,也是在疏于管理之后,就开始喷泉一样往外冒垃圾广告,最后只好一关了事。

以前更新勤奋的时候,有好多游记在贴。可是游记这个东西我自己都不爱看,写着写着终于也乏味了。现在草稿箱里还存着好几篇维也纳的游记,可是天哪,维也纳已经是前年故事了,终于还是没有发出来。

夏天到了,按说应该进行很多室外活动,可是很懒。有空的时候都堆在沙发上。渐渐地沙发上已经邋遢地堆满了我的东西:衣服、摊子、发卡、眼镜、电子书、充电器。耍哥子给我取了个浑号叫“压力山大”。倒不是真的压力有山那么大,而是因为我们看了一个法国电影叫“压力山大”的,男主角是个纯朴的农民,他老婆总是催促他辛勤工作,一刻也不停歇,他们很快就劳动致富了。有一天老婆开着新买的小跑车到地头监督工作,却忽然出车祸死掉了。压力山大一下子松了绑,再也没人逼他工作,于是天天坐在床上不起来。吃了睡睡了吃,有时候还躺在床上弹个吉它什么的。反正就是很像我现在的状态。农村是个小社会,总是有一大堆爱管闲事的叔伯阿姨,这一点古今中外没有什么不同。很快乡亲们就看不惯压力山大整天无所事事了,想尽各种法子要把他从床上逼下来,最终白费了几多力气。终于有一天,压力山大自发地决定下床出门晃悠晃悠,在屋外无所事事,更是犯了众怒。在晃悠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同样无所事事的姑娘,跟她掉入爱河,齐心合力,变本加厉地无所事事起来。终于他们也谈婚论嫁了,可是姑娘一定了婚立马就变了性(可参考贾宝玉同志的珍珠鱼眼睛理论),计划起他们的未来,给压力山大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要赶着他去工作。压力山大同志及时感受到危险,在结婚了前夜逃离了姑娘,继续去远方无所事事了。

总之是很无厘头的片子,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要是换到中学时代总结这个片子的中心思想,可要大大的头疼一番。我一个好好的上进青年居然被耍哥子这样的人叫做压力山大,也感到着实压力山大。

Written by in: 柏林柏林 |
Jul
12
2013
2

最近比较闲

这几天我和飞先生成了大眼瞪小眼的社会闲杂人等。飞先生还在很敬业地整理从前忙乱时期留下的一团糟的文档,我就已经开始利用工作时间进行博客创作了。另外我们还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趁着柏林天气晴好,很是灌了几盅小酒。

朋友们的状况也大致相同,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富二代安小姐离开了老爹的公司,开始给肥皂剧剧组打工,拍的居然是在中国小有名气的“屌丝女士”。让我很无语。很无语。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国文化,我开始拜读《O的故事》(居然现在才读?!)。赞一个吧!法国的人民对于情欲真是有深刻的理解。从被驯顺的狐狸到如泥委地的O,实际上说的是同一种情绪。对自由的放弃是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虽然矛盾但又顺理成章,而且充满了美感。用浅显易懂的话说来,就是“低到尘埃里,却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但法国人也有粗鲁的一面。在《O的故事》里只有O这个角色,其它人都是背景和道具。鉴于这是作者写给恋人的情书,我们只能说,这就是那种大家都忌讳的情书写法,满篇都是我、我、我,没有你也没有我们。王小波的《似水柔情》里有O的影子,但他更多的笔墨却给了O的情人。所以王小波才是多情人,懂得在情欲的施与受中,并不只是强势的受者在承受中主导。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初那些女权主义者痛骂《O的故事》,真是骂错了嘛。

另外居然在重看《红楼梦》。又终于去看了《一代宗师》和《爱在午夜降临前》。这么一罗列才觉得真是很闲。《红楼梦》说的是每十年重看一次就要看出新想法新精神来,但我太驽钝了,只是看出了一些新的况味。惆怅!《一代宗师》是好看的,希望能看到4个钟头的完整版本。《爱在午夜降临前》很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已经是最好的一种状态了。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