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01
2009
0

¡Hola!

好了,正式开始连载漫长的伊比利亚半岛游记,最近挖的坑都填上了,我要再接再厉。

出门之前,就有朋友来问“攻略”,我老人家不看攻略已经很多年了,更是从来没写过。忽然发现我的信息原来对人民大众可能会有用,欣喜之余,我要加大游记的信息量,谢谢支持。但是,因为我喜欢的谷崎润一郎师傅提过的某原因(参见旅行漫谈),很具体的地址店名什么的,还是不会给出。需要具体信息的同学,请留言,写信或者请我吃饭吧。

……………………..我是开篇废话的分界线……………………….

去的西班牙南岸和葡萄牙西岸,飞到马德里,然后坐大巴南下安达露西亚,经石榴城Granada,柯多巴Cordoba,塞维亚Sevilla。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工具有时候是大巴,有时候是火车。

然后坐大巴离开塞维亚去葡萄牙的法罗Faro,在法罗机场租车,加大油门迈过旅游开发过度的Algarve地区:葡萄牙南岸临地中海,是英国德国穷人的度假圣地,两个字总结:恶梦。开车到伊比利亚半岛的最西南角Sagres,再沿大西洋海岸而上,一路风光绝美,游人稀少。最后开到里斯本把车交掉,暴饮暴食数日打道回府。

我认为我们对交通工具的使用非常合理:KK和其良人两月前也走了这条经典路线,只是先后顺序反过来,而且在葡萄牙使用公共交通,到西班牙租车。我觉得这样有点不划算:首先,葡萄牙公共交通似乎没有西班牙发达,而且大西洋沿岸大多海岸沙滩都不通公交,通也只有每天一班。葡萄牙西岸以地理形态变化丰富出名,一路行来,从山区到平原,苔原带,沙地,峭壁,森林,海滩,稻田,橄榄林…几乎每半个钟头,车窗外风景就完全不同。KK从里斯本坐大巴由高速路一路杀到法罗,高速路两旁当然是农业区为多,可惜了。

而在西班牙,我们的重点是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公交发达,大巴每20分钟有一班,火车票便宜得难以置信。路上的风景也不错,虽然有点单一:无边无际的橄榄林,但是很美。在城市里,外地人要开车很难,中世纪的小巷蜿蜒曲折而且非常狭窄,过车的时候,路人都得躲到民居的门垛子里去。而且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开车呢?用脚走就好了。

……………………..我是交通工具的分界线……………………….

看建筑,好吧,作为建筑生,这个怎么都免不了。但是这里一定要提醒某些同学,如果想看建筑,请提前很早很早就开始做准备:写笔记,找出建筑师,找出业主,挨个挨个打电话,说你景仰,说你想去看,约访问时间。不要认为我说的是私人住宅哦:私人住宅最好从开头就别打太多主意,一来大部分住户不会同意,二来这些房子都藏得太好,很难找到。除非你只想远远地看看建筑外形…那样的话不如买书…

建筑师,是一个很怪异的族群,有自己的语言和小世界,大家自我感觉良好地使用这种外人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里。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即使是要去访问你认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修建的非常有名的公共建筑,可是本地人大多数还是不知道这个房子在哪里,你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然后发现,虽然是博物馆,可是因为游人稀少,它居然没开!虽然是政府的办公大楼,但是门口有个岗亭,那个警卫说什么都不让你进去!

在西班牙,我们看的建筑稍微多一点,既然答应了加大信息量嘛,那么我之后的游记会多少提到一些。

在葡萄牙,我们根本放弃了看建筑,因为我们的活动范围在里斯本以南,而葡萄牙的现代建筑大本营,大家都知道,是在波尔图Porto。这个城市在里斯本以北300公里处,我们实在不愿意放弃躺在大西洋金色沙滩上晒太阳的时间,为了一两个反正也找不到,找到了也不让人进的房子长途跋涉。不过我还是可以提一点参考意见:

在波尔图当然要看西扎,但是这一带也有其它很值得看的建筑:OMA修了一个跟西雅图那个剧院差不多的东西。还有Souto de Moura,西扎的这位门生,虽然话远远没有他的老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东西更加精纯耐人寻味。不容错过。另外我个人对Mateus很感兴趣,但这个人几乎只给有钱人修豪宅,能进入室内参观的可能性不大。他的表现图酷得一塌糊涂,玩极简玩得滴水不漏,所以也推荐一下。

……………………..我是看建筑的分界线……………………….

出门之前,正在一项工作中。大概会有机会,但是需要等待。有朋友于是说,如果我是你,就不会选这个时候出门度假,一定留着积极活动,不让任何机会溜走。

我承认,他是对的,而且是百分之百良言。但我一个单身姑娘,平日工作堆积如山,如果再不吃点儿好的,穿点儿好的,抽点儿不该抽的时间度个假,那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我是祥林嫂的分界线……………………….

另外要感谢同行的闺蜜飞先生。虽然他粘在我身边,导致任何艳遇都失去了发生的可能性,但与这样一位有趣的先生同行,还是平添很多旅行乐趣。而且如果不是他总喊饿,我怎么可能吃下那么多东西?

May
19
2009
0

圣诞东逃火鸡国

回到旅馆,当猪酱写明信片,知美酱学习土耳其问候语的时候,我都趴在床上莫名其妙地对着一本日英互译的“机器猫”学日语,并不时劝大家再来一块甜得发腻的甜食。

愉快的旅行呢。出逃是正确的选择。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Apr
08
2009
0

在日本之京都

清水寺每年有两次在夜间开放。春天赏夜樱,秋天赏红叶。

沿着山道慢慢往上走,路边的樱花都被灯笼照着,也不很亮,影影绰绰,跟白天繁盛的景象又格外不同些。

灯笼是乌木的骨架,本白色的皮纸,倒有点象阿拉伯人的物事,花样很繁复。

身边走着好些穿和服的人,也有很多平常装束的一般游客。日本人的话,都要去奥院下的音羽瀑布喝一口水,大概是能得保佑的意思。我们既然没有这种信仰,就直接上“舞台”去。那是建在悬崖上气势恢弘的正殿,由百多根大圆木搭成的架子支撑着。山西的悬空寺也架在悬崖上,支撑的大木远看就象牙签,不由得人不心惊胆战。清水寺的“舞台”敦厚些,大木头架子层层叠叠地堆砌着,虽然也是精巧的结构,却让人放心得多。

日本人说: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降りるつもりで。是形容人奋不顾身地做事,全然不计后果。如果我就这么跑去了日本,那也该算是从清水的舞台上跳将下去。我向来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

站在“舞台”上,整个京都在脚下平平铺开,原来也是很大的城市。华灯初上时候,似乎与别的地方没什么不同,高速公路,火车站,购物中心,也一般地灯火通明着。

和尚们做了汤豆腐出来飨客,在山道边搭了蓬,架起塌塌米。其实应该跟外面做的差不多,因为是在寺院里吃的,又觉得格外清爽干净些。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Mar
29
2009
0

在日本之京都

京都御所,桂离宫,这一类的地方都是要先报名才能去。本国人常常等得更久,三个月四个月是常事。外国人,拿了护照去,每天40个名额,一两天就可以轮到。

去的时候绝对不能迟到,大家乖乖排队走,前方有导游开路,后面有保安殿后,皇家的要求是:绝对秩序!请轻言细语。

大部分时候都不能进入内院,更别说室内。站在院门口往里张望,地面满满铺设着白色细石,用笊篱整理过,象枯山水庭园一般。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篱出山河景致,只有平行的纹路安然铺满整个宫院。难怪是不让进的。

宫殿干净得一尘不染。除了主殿是木造瓦面,大部分的宫室都铺树皮顶,厚厚的,看起来象茅草,但据说是特别制作的松树皮编织压制而成。屋顶每隔一些年生就要修葺,所费极巨,因为是要严格按照古法进行的。

即使有那么多相似之处,这样的地面和屋顶,跟大青砖和琉璃瓦两相对比,依然是很不同的气象。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Feb
13
2009
0

那天还去了另外一片水边。要大多了宽广多了,烟波浩淼。然而冬天的景色不管怎样都只是,唔,tristesse。

我站在一个阳台上看这片水,想起以前那些美丽的画片,古代的中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安静地画万倾细浪,一排一排地画下去,画面上只有层层叠叠弯曲的线条。看了这样的画片心中也没有杂念。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Feb
12
2009
3

山水

冬天去过的一个地方。空山寂寂,在湖边站了很久很久。

呼吸完全平静之后,试着让大脑完全空白。很难做到呀,即使在这样的地方。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Feb
09
2009
3

圣诞东逃火鸡国之在彼岸

从土耳其回来后看了叫做“在彼岸”的电影。这样的时间顺序让看电影的感觉就像在故地重游。

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不来梅或伊斯坦布尔,一对父子和两对母女的生活交织重叠,或是平行或是错过。想象出来的故事中,命运总是格外弄人。相爱的人擦肩而过却没有看到对方,干着急的都是局外观众。然而生命脆弱易逝,现实比电影更甚,真实的生活之所以更加无常,是因为并没有一个急性子的旁观者,对一切发生未发生的巧合了然于胸吧?

“在彼岸”更像一个德国人拍出来的电影,有没有伊斯坦布尔实在是无所谓的。德国式对亲情的理解,德国式青春激情的发泄,德国式对周遭世界的批评,天真,隐忍,执拗,偏执。就连宣礼塔上的唱经也是德国式的:对“彼岸”一知半解的揣测,自以为是的了解以及不露痕迹的炫耀。

实际上,彼岸,就是永远不能了解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吧。人人都守着自己的孤岛。就像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的我们,前一刻还在和搭讪的小年轻开心说笑,转过街角就看着那个油腔滑调的男孩消失在清真寺阴暗而巨大的圆顶下。我们怎能知道,让他收敛笑容每日三次准时觐见的那位安拉,会跟他说些什么?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Feb
03
2009
0

补老帐:布达佩斯

俺樣。回来了。晒伤,浑身淤青,肌肉疼到下不了楼。但是,手脚完整地回来了!可以接着夜以继日地工作。。。

那么再补一张照片,为庆祝冬季娱乐顺利结束,照片也喜庆一点:布达佩斯是个浪漫的城市呢!而且灰色的心里有温暖的色调。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Jan
05
2009
0

火鸡回来

圣诞节躲去了火鸡国,天气寒冷,吃了很多东西。回柏林自暴自弃地继续吃,丝毫没理会在火鸡国时候信誓旦旦要减肥的宣言。

攒了很多图片,以后要每日一图地发上来。新年愿望跟生日一样,是小红包。也希望2009天下太平,大家心满意足。

又要上班上学了,很难得地度过了完全不工作的两个星期,现在居然有了中学时代长假之后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无聊之事 |
Jun
21
2008
0

信不信由你

俺。在下。本姑娘。跑到维也纳去看鸟了一场球。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 |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