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01
2010
6

诗意的栖居

小凡写信过来,附了几张他妹妹家的照片,说“你看了一定会开心吧!”照片上是完全陌生的空房间,却有无比熟悉的桌子,沙发,小柜子,花花草草。我于是对着电脑百感交集了一阵。

不过猪和车都劝我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但是,我亲爱的同学们,生的馒头也会有啊!

小飞说春天来了,和小兽医去市场上,忽然非常想念我,于是买了五花肉回家做“回锅肉”。(这真是一种别致的思念方式呢…)在阳台上享用的时候,发现番茄已经开始发芽。

周一的晚上,淋着首都淅淅沥沥的泥汤,fuge同学带我去看房子。南池子大街附近多么静谧的小巷里,新整修过的四合院,门口停着一辆明黄色的小绵羊。推门进院子,有一棵没看清什么树亭亭如盖——“闲”哦!我的理想哦!

是复式的单元,楼下是门厅客厅,厨房卫生间,楼上是卧室。虽然是新楼,但墙薄得象纸一样,窗玻璃都是单层,而且没有暖气。修房子的人是从南极回来的吗?昨天新闻上讲说有个杀人犯逃到重庆,改名换姓,自学成材从农民工变成一级注册建筑师,每天拿着高高的薪逍遥法外。我那些辛辛苦苦考一注的朋友们,你们听到这样的小故事,会觉得受到激励还是打击呢?

再来讲讲这个小房子——卫生间非常之小,淋浴挂在洗脸盆的上方。墙上悬挂着丑陋的窗帘,门厅是一种很不单纯的粉红色,客厅则是复杂的浅黄,日光灯阴惨惨地照在地面的瓷砖上,瓷砖的花纹泛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光。我觉得心惊肉跳。伯里克利说,我们是爱美的人。可大执政官也许没有想到,人真的是形形色色怎样都有啊。

那天最好玩儿的事情是,fuge同学带我看的房子早在将近半年以前就租出去了。所以当我们猫在门口拿了钥匙鬼鬼祟祟地开门时,楼上的人真是被吓了个半死啊…他拿了手机当手电战战兢兢地从楼上走下来,又让门口的我们受到极大的惊吓…南池子这个地方,左边是殿,右边是庙,晚上阴风惨惨,好适合拍鬼片…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Mar
31
2010
16

最后只好搞成一滩流水账

今天北京在下泥汤。

从上上个周末汇报起。和烟囱人一起逛动批。我们很欢乐地买了各种怪异衣裤。65块钱一件的衬衣,若是搁在其它地方让我这样爱贪小便宜的人看见,大概不喜欢也要收走吧。可是到了动批,我们一起瞪圆眼睛,大叫这价钱也太黑心了!我们真心诚意地认为自己被宰了!

动批搭配煎饼果子。我很强迫症地一直在考虑这种大型高密度批发市场的防火问题,仔细留意每一个逃生标志…变态吧。

之后我们去了花鸟市场,烟囱人买了蕨类植物。还买了薄荷。我什么都没买,但是看上了一只鸟笼。如果夏天终于来到,我希望能有一缸荷花,几条金鱼,还有一只黄色的小鸟。

晚上我们去了一家北京馆子。等待小闹的时候,烟囱人和我叫了一盘炸带鱼下燕京啤酒。带鱼这种我不喜欢的海产,居然还能被首都人民做得颇有滋味。事儿妈聚会相当和谐,在喋喋不休中,我们享用了焦溜丸子,凉拌苤蓝,炒酸菜和酸辣土豆丝。

上周末和哲学家观赏了侯麦的电影。度假的百无聊赖的人们。年轻姑娘们对生活和爱情的理直气壮。老男人的无聊与不甘寂寞。我好像在看“日安忧郁”又觉得是在读亦舒的小说。而女孩儿们真的有梅花鹿一样的腿和挺直的腰板,小巧的白鸽子一样的胸脯。但是我很困,我工作太多,睡眠不足。我受不了人们用想入非非的语气翻来覆去地谈论感情问题。我心烦意乱,困得浑身痒痒,在座位上动来动去。前后左右的观众一定都在暗暗咒骂。

电影之后我们去找吃的,我建议去喜欢的云南馆子,但是哲学家和我都不认得路,只好开了车在京城乱撞,最后居然真的找到了。我们路过故宫的角楼,还远远望见了白塔。

第二天在兜兜的带领下去了马连道茶城。我买了滇红,又买了普洱,味道都很好。不过茶都涨价了,因为云南大旱,而江南好像在阴雨连连。

喝茶喝到涝肠寡肚,兜兜于是带我去鼓楼吃驴肉火烧。那家她常去的小店生意兴隆,排队的人差点儿要站到桌上去。火烧又香又酥又脆,驴肉搭配青椒也很别致。

周日早上成功举办了一次早饭爬梯。本来是三个人的温馨小早餐,结果变出来七个人,家里椅子都不够用。我煮了茶和咖啡,做了芒果酸奶,煎了苹果小馅饼,甲方炒了鸡蛋。我们还准备了黑面包,salami,wasa芝麻片,鲜奶酪和当家草莓酱。来自昌平草莓园的漂亮草莓哦,每一个都成熟美丽咧~~~~~

晚上跑出去住旅馆儿。隈研吾果然还是不错的,虽然有点儿“做”。哪,天价水龙头儿并不代表好的品质,可惜这个道理懂得的人太少了。不过我呜呜地哭着说,图个啥呀,自带电脑在房间里工作了半晚上。饿了跑下楼去吃一个三块钱的鸡蛋灌饼,还真的是相当美味哪——地沟油就地沟油好了。

那么,先汇报到这里吧。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Mar
30
2010
4

啊!!!!!!!!!!!!

什么时候才有时间来更新blog啊…每天都觉得很郁闷,其实好玩可写的事情是有那么多!

争取尽快恢复井喷…但是好难…睡眠严重不足的人痛苦地呻吟道…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Mar
19
2010
27

噢卖锅的

因为一个人住在北京这样茫茫的都市里,没有时间做饭又不喜欢吃外面油腻的食物,所以落脚后就去买了一只罐子来煲汤。

跑去人山人海的家乐福买罐子。陶罐摆了一整架,但仔细一看,品种都很单一。首先罐子们都很大,证明单身人士确实是不开伙的。然后只有白色的罐子,我觉得材料象精陶,就是faïence,那种欧洲人在烧不出瓷器的年代搞起来的山寨货。本来我是想找一个深色的土陶罐,门都没有。(姐姐评论道:你就该去东郊市场呀,去什么家乐福)

另外一个问题是,所有的白色罐子上都绘着可怕的卡通图案。也有画梅兰竹菊的,虽然也并不好看,总好过喜羊羊灰太狼。但梅兰竹菊配着不锈钢包边的玻璃盖子。一个陶罐顶着透明的盖子看上去是有多滑稽。

在汤罐架子前徘徊良久,我悻悻地想,我还是去买一个电动紫砂锅吧。过了一会儿,我又悻悻地从电动紫砂锅柜台走回来,想,我还是买一个喜羊羊灰太狼陶罐吧。

最后挑的是一个白色单柄深陶罐,2升半的容积,罐身上画着两只亲嘴的卡通鱼,盖子上也画着亲嘴的卡通鱼,还有红色的大logo。我回家用钢丝擦狠狠地擦,但那是釉,轻易擦不掉。到现在已经煲过汤煮过粥,亲嘴鱼们还是栩栩如生。

(猪看到这里肯定会说:你为什么不去muji买?——我就是不去muji买。)

整个家乐福充斥着诸如此类的可怕东西。所有商品本身和它们的包装,从材质,字体,色彩搭配,都被恶趣味或是漫不经心的态度左右着。唯一看起来不错的只有小扁瓶的红星二锅头,于是就买了一瓶。

Written by in: 拜物记,无聊之事 |
Mar
14
2010
5

一周食事

到北京。不消停。连写blog的时间都没有,好在西西里写完了,可以告一段落。接下来不知道该写bcn的吃吃喝喝还是炒n年前的建筑冷干饭,先思考思考。

落下脚来给住的地方添置了些新东西,比如一个煲汤的陶罐。煲了两次汤,熬了一次粥,没时间做饭,汤汤水水过了一个多星期。

跟姐姐出门吃云南菜一次,新派川菜一次,作为答谢,周末做了饭请她和姐夫来吃。本来兴致勃勃想要做京酱肉丝,被姐姐驳回。一定是要吃西餐,而且都要重吃以前吃过觉得好的菜式,所以煲了汤,拌了沙拉,煮了面条,烧了鱼,做了巧克力火锅。心得是:1.新光是个好地方。2.芝麻菜是买不到的么?但是用嫩蒿子杆儿来代替也很好。3.青酱还是自己捣的好吃。4.家乐福的鱼比新光便宜而且新鲜。5.巧克力火锅还是要用黑巧克力,不然油得惊天地泣鬼神;而鲜奶酪和philadelphia那个油汪汪的东西还是不同的。

眼镜儿小弟弟要请我吃鳗鱼饭,我把鸭儿也喊出来。结果大雪天的,鳗鱼饭中午居然不开,我们只好去三联吃羊肉串。好吃是好吃但是太油了,我一开心吃多了几串儿,整个下午胃里都在折腾。卖羊肉串的是一家陕西馆子,他们家的酒酿还行,但是想到没能喝上猪说的黑糖梅酒,我心中就觉得很惆怅了…

习惯了德国食物的人到北京难免会抱怨面包太软太甜,虽然姐姐已经很细心地在我来前就帮我买好了wasa的芝麻饼干,但面包毕竟是不可替代的啵…春节前toby跟我提起在好运街有个德国人开的面包房,节后珊珊和kian又证实了这一点,所以我就拉着姐姐去了。果然是各种黑面包都有,第一次架子上只剩了一个,我和姐姐各分了一半。回家咬一口简直内牛满面,那瓷实的口感啊,还有微酸微咸的谷物的香味,一丁点儿甜味都没有。真是一只严肃认真的面包啊!所以过不了几天,我又缠着姐姐陪我去了一次。这下买了四只,两只方面包,一只南瓜子面包,一只三种谷物面包,在面包房切了片,回家全扔到冷冻室里。当我蹦蹦跳跳地抱着巨大的纸袋跑出面包房的时候,姐姐在车里那表情真是满脸黑线啊…而婕妮璐居然还有pumpernickel卖!

天气好的时候,还和姐姐去昌平采了草莓。沿路是长满了白杨,光秃秃地没发新芽。这样荒凉明亮的景色,搭配小兽医临别时送给我的schlagerCD就最是绝妙!我们吃了北方的农家菜,乱炖味道蛮喜庆,还有农家自己磨的豆腐,新鲜得来,很大一方块儿端上桌,蘸大酱吃。还有新鲜的荠菜,水嫩水嫩的,洗洗就上桌,也是蘸了大酱吃。好吃。春天来了啵~~~~

8斤多草莓,回家都做成了酱。虽然我也做很多奇怪新潮的果酱,比如加辣椒的芒果酱,加生姜的猕猴桃酱,可最好吃最漂亮的,还是红艳艳的草莓酱啊~~~~

Jan
02
2010
0

圣诞记事7

作为勾引我尽快重新投入欧洲怀抱的诱饵,男人们带我去了阿姆斯特丹。可是当他们大清早把整夜失眠的我从床上抓起来的时候,我简直是对自己和这个阴雨连绵的世界都怀着深深的怨念啊…

出发的时候,天空灰得象个铅桶,雨从四面八方扫过来。我热情地建议大家不如转道去安特未普shopping,但这个如此美好的建议竟被残酷地无视了…

可是当车开过边境,云忽然就散开了。小兽医的奶奶说,当天使在路上的时候,总是随身带着灿烂阳光!

荷兰真是跟德国很不同!一越过边境,房子们都齐整整地变成了姜饼小屋的样子。在波肯我们还特意去参观过一栋被称为architectural highlight的现代建筑,可是荷兰到处都是architectural highlights,风格派的影响真是深入人心。除了姜饼小屋和architectural highlights们,剩下的就是new urbanism式的小镇,荷兰活生生是一本当代建筑的教科书呀!

阿姆斯特丹与我以往见过的城市又不同,因为按照宽度收税,房子们都又深又窄,又因为建在沼泽上,很多房子都歪歪斜斜,似乎明天就会倒掉。城里蜘蛛网一样布满了运河,运河交错的地方就有桥。站在桥上的阳光中,四面都是粼粼的水波。小时候喜欢的香港电影里,落幕前有过似曾相识的场景。我们准备找家旅馆过夜,随意走进一个楼里,觉得接待台附近的人都怪怪的,看我们的眼神也很莫测高深。小兽医问三个人一晚上多少钱,柜台上的人愣了一下反问:“一晚上?”然后拿出小计算器一番,报上一个我们认为很贵的价钱。走出门来,发现左边一个live f… show,右边橱窗里一个”橘皮大屁股”(小飞语),原来我们是误入红灯区了!很是增广见闻!

在阿姆斯特丹喝茶,店家总是奉上一杯热水和一盒各色茶包供人选择。咖啡馆里的楼梯都又陡又窄,转角处要是滑一下真能把大腿骨摔断。沿街都有很多非常有性格的小店,橱窗里的裁剪一看就是我不顾一切也要入手的类型,结果男人们根本不让我进去,因为“一看就没有男装卖”!!我们没有去看伦博朗也没有去看凡高,因为伦博朗门口排了太长的队,凡高的门口也是同样。而且我对凡高的爱,实在不再需要博物馆之类可笑的证明。事实上如果我去买票,也只会是因为修建凡高博物馆的rietveld,但后来人对这个建筑如此漫不经心的粗糙对待让人感到愤怒,那么不看也罢。

因为荷兰人除了高达奶酪实在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食物,所以晚上我们去了中国城。那里的街名都是用荷兰话和中文双语标出,比如stormstraat被称为”顺风里”,是不是很喜兴!我们在“荣记”吃了叉烧肉和烧鹅,我还额外要了一碗云吞面。但是那个在阿姆斯特丹过夜的计划…因为被街上的大麻味道熏翻,所以只好作罢。结果就是我没有去成乌德里希。

Written by in: 万水千山,无聊之事 |
Dec
21
2009
4

茫茫荒原漫游

c说在我离开之前要送我一个非常德国的周末作为礼物。就算这个周末我有很多很多工作,而且气温降到了今年最低。谢谢c。

于是收拾厚衣服跟c开车去了乡下。在我很傻很天真的想象中,我会长久地坐在农户人家朝南的玻璃暖房里,泡一壶草药茶,膝上放一本平时不太读得进去又非常向往的好书,度过忧伤而沉默的周末。所以我甚至带了两本书! 布莱希特的Die Dreigroschenoper(三个大钱的歌剧)和黑塞的Narziss und Goldmund(一贯狗血的香港人把书名翻译成知识与爱情…)

结果庄上的人说,星期天邻村的周末市场开了,他们要骑马过去,也邀我们同去。虽然是邻村,可是因为冬天路上结冰太滑马只能小跑,所以来回大概要三四个小时,这还不算在圣诞市场的逗留。听得我满脸黑线,仿佛立即穿越到格林童话的时代。

临到出发,我真是把所有带来的衣服都穿上了。两条秋裤(嘿嘿…),一条毛裤,三双袜子,一条牛仔裤,外面套着滑雪的厚毛袜,差点就塞不进靴子,然后再外面还罩上了滑雪裤…手套围巾帽子头盔,唯一露在外头的只有眼睛。可是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里,我还没套好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脚趾头了…

天气很好,太阳长久地在南方的地平线上徘徊,田野上积雪闪着金光。我们穿过森林,有时候太阳穿过树与树的间歇斜斜照进来,大部分时候树枝太密,小路上黑暗而寂静。这是尼伯龙根的指环里那些严肃而深沉的森林呢! 森林和荒原间差出现,荒原上有小鹿,远远看见我们就姿势优美地跑掉,真是从容纤细的动物。我很煞风景地想到现在是猎鹿的季节,上星期我已经在z家吃过烧鹿肉了。

有一阵忽然刮起风,吹落松针上的积雪,把一句老话吹到我的脑子里来:”当风扬其灰”,咂摸了半天觉得很喜欢。比方说我可以给你去偷金羊毛,但我也可以一把火把它烧了,”当风扬其灰”。哎,我真是很没有平常心。Narziss und Goldmund是吸引人的好书,看之前完全没想到。很多话非常动人。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还是追求生命的意义,黑塞用了庄严又放荡的故事来说明这些都可以不是悖论。世界上会有多少肮脏和市侩,但我们也可以不屑提起。

因为在马背上呼吸了大量冰凉纯净的空气,所以居然也食欲大开,吃下不少东西。农庄上的人准备了瑞士火锅儿Fondue,还准备了奶酪烧烤Raclett,甜点也是巧克力Fondue,热量高到我要落泪,真是寒冬里的食物。几个月前我和SS还商量在南锣鼓巷开瑞士火锅儿店的事情,要出动帅哥们跑堂,这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啊! 我们都是有诚意有干劲的年轻人哦!

很苦的是,因为星期一早上8点就要开会(平时都9点才起床的我…),我星期天晚上到柏林就拖着箱子直接回工作室加班了。更苦的是,坐在衣着光鲜隐约散发古龙水味道的同事们之间,我觉得自己头发和衣服发出马的味道,我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哪!!!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Dec
15
2009
4

今天

早上要感谢猪同学,虽然我们确实很少谢来谢去的,可是你给了我神清气爽的一天,我爱你!

然后我出门又看到了那辆大货车, 全黑色,只有货箱侧面用细细的难看的手写体印着六个硕大无朋的中文字:霍尔恩.克里格。黄色,俗气但是非常醒目,让我印象深刻得可以清楚地列举出看到这辆车的次数和当时的情形。霍尔恩.克里格你真有性格,你不仅认识中国人,你还知道怎么玩儿极简! 世界上到处都有火工头陀一样的人物。

柯林娜大街附近的广告招贴现在都换成了图上的易拉罐。广告语是: Schwarz ist das neue Lecker!(黑色新美味!) 全黑的罐子上印着金色小凤凰,下面写着”黑罐子 28″,再下面写着Açaí,因为罐子里装着美味的Açaí的果汁!

我想起来前两天收拾衣橱,黑衣服排山倒海。于是我决定最近要更喜欢白色和很浅的灰色。与之相对应的,我在易拉罐的主页上又找到了这个: weisse dose 真是太有爱了!!!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Dec
10
2009
2

无题无题

飞同学在下班路上把我逮了,捉到他家去做饼干。我给他煎了个南方大嘴饺子,放了很多黄油。他自己做了香草月亮,那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然后我又做了一个沙饼,飞同学要讨好我,摸着肚子说,只有你和我奶奶做的沙饼又沙又化渣。然后我冒了毛毛雨一个人深夜回家去,路上有人掐断了我的多巴胺分泌系统。回家后我把饼干盒子扔在门口,只想抽烟,但是翻箱倒柜找不到烟;又想喝酒,但是打不开瓶子。

而且把手机忘在飞先生家。回家收到他的email,问要是有人打电话怎么办?我恶狠狠地回信说,要是有人打来,你就说她还在睡觉…结果打来的都是不相干的人谈工作。

明天我邻居要回土耳其省亲,她要把路由器关掉,所以我很可能有一阵上不了网了。趁今天晚上还有,来说说圣诞节的事情。

有一本书,叫做“蓬头彼得”(struwwelpeter),我以前看了封面的蓬头彼得那个怪样子,以为是一本中世纪的恐怖小说。结果不是。这本书是在1844年的冬天,有一个很有爱心的爸爸,要给自己三岁的儿子买圣诞礼物,结果他在儿童书店里东挑西拣找不到满意的,就自己回家画给儿子的图书。这个很有爱心的爸爸的职业是心理医生,他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小孩子要听话,不听话就要遭报应,报应很可怕,简直比格林童话里那些后妈和巫婆们受的惩罚还有过之无不及。

比如蓬头彼得因为不喜欢剪指甲剪头发,所以指甲头发长老长,被其它小孩满大街追着笑骂。

又比如有一个小孩不喜欢喝汤,后来就饿死了。

还有一个小孩喜欢吮自己的大拇指,结果两个大拇指都被邻居拿剪子剪断了。

还有一个小女孩走路喜欢出神(就是说的我嘛),结果就掉到河里淹死了。

都是诸如此类的故事。这个爸爸把书放在圣诞树下,结果受到了全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的交口称赞,大家说这么好的书无论如何要出版。一出版果然大热,风靡全德一个半世纪,家喻户晓。

所以德国人也不容易。小时候都要看这么可怕的书,还要听可怕的童话,好不容易长大了,个个都要装得善良风趣政治正确热爱和平,结果遇上居心叵测的外国人,又要被拿这些童年阴影来说事儿,还动不动就扯上集中营,真惨。

Written by in: 无聊之事 |
Nov
28
2009
5

in bierpinsel

昨天晚上我搭一辆卡车去看了4场电影,在steglitz,满大街走着古板/老土/穷酸的小布尔乔亚的城区。一个月前我和姐姐去那里配眼镜,她说我一走出地铁站就开始变得烦躁,追着问为什么。为什么?我居然曾在这么怪异的城区住了两年多!

电影的放映场是在一个竖立在高架桥上的空中啤酒馆里,彩色折钢板,混凝土核心筒,这难看的东西是“汽车时代”的后遗症,在我住在steglitz的两年里,它一直都凄凉地被关闭着。放映的电影一场是superstudio拍的,另外三场出自archigram之手——70年代愤世嫉俗的神经病。相比来讲,我认为意大利疯子比英国疯子更容易让人接受。不管怎么说,superstudio神叨叨的小电影还算有趣,archigram则只是连篇累牍地抱怨着世界的无趣,以及憧憬充满着科学怪人的美好未来世界,画面上有拉斯维加斯的霓虹灯,登月舱,过山车巨大的钢结构,可是这些东西跟美好未来有什么关系?建筑师一思考,简直是谁都要发笑…

不过,听70年代的人抱怨世界堕落,总比中午坐在意大利小馆子里听暮气沉沉的中年建筑师对所有新奇事物不屑一顾好。就连peter cook这样的蠢货,当年也还英姿飒爽,穿着那么70年代的喇叭裤,似乎一抬腿就能迈进未来的样子。

惊喜是当晚的啤酒包装真有性格真柏林:正面一张白标签,上面用最简单的黑体窄arial字体印着“啤酒”下面小字标明0,33升;背面一张黑标签,小字写着:品位无须矫饰。提行又写:按照德国纯正啤酒标准(reinheitsgebot)酿造。这个包装果然比汉堡的astra酷太多,更何况瓶里装着正儿八经的啤酒,没有掺果汁。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