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  
首頁 万語千言 portfolio
 
 

自由大学

 

复活节假后学校开学,j去学校办点事情,我在家里闷坐了好几天,无聊之际决定跟他去自由大学逛逛。

天气很好,达林的上空白云朵朵,太阳光晃得人眼睛睁不开,树子都发了绿芽,开了黄花。让我们相信,在五月将近的时候,春天终于来了。

下车后我直接去了伍兹与希德海姆在1973年为自由大学的人文学科所做的教学楼。当然,我并不是为了去体验当初CIAM和十人小组们们所提出的“微型的城市”那“迷宫似的清晰性”。时过境迁,走在依然如迷宫一般的教学楼里,我的目的只有一个:福斯特爵士的“蛋”。

这个蛋形的建筑是哲学和日耳曼文学系的图书馆,是原来教学楼的增建项目,钢与玻璃构成的顶棚撑在一片中庭的绿地上。在教学楼外面根本看不到,而走进楼里面,也只能透过一扇一扇的窗户窥测到一些片断。

老实说,在走进图书馆那扇明黄色的扇形大门之前,我对这个建筑的期待很高。它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卡拉特拉瓦在苏黎世大学设计的法律系图书馆。同样是图书馆,同样是楼中之楼,同样是圆弧形的采光大顶,福斯特和卡拉特拉瓦这对冤家,再次短兵相接,这次又是谁胜了一筹呢?

福斯特和卡拉特拉瓦上次聚头,应该是在柏林的国会大厦吧?百年老楼帝国议会大厦,在经历了战火和分裂之后,又将披上新衣,这次的裁缝里,拔了头筹的就有福斯特和卡拉特拉瓦。
福斯特的主题是民主,透明,开放;而卡拉特拉瓦则要新建一个穹顶。以漂亮炫目的构造闻名于世的卡拉特拉瓦,有心在柏林的首脑之地露上一手。他那个穹顶虽然使用的是现代的建筑材料钢和玻璃,却仍然优雅而古典,比那个被烧掉了的绿铜皮顶更胜一筹。

几番波折,最后被选中的人是福斯特,据说,国会议员们主题挂帅,特别中意福斯特民主开放那番意思,然而他们又舍不得卡拉特拉瓦那个漂亮的大顶,就把这个顶也塞到了福斯特的设计里面。国会大厦于是成了我们今天认识的样子,卡拉特拉瓦也曾控告福斯特剽窃他的设计,但最终铩羽而归。

图书馆不大,人来人往却依然很安静。阳光被玻璃顶棚下面的幕布过滤了一遍,洒在室内柔和多了。因为顶棚是半圆形的,每层楼的平面都逐渐地缩小,地板的边缘并不抵着墙,而是空出一些距离,被切割成波浪的形状。在墙上挂着的平面示意图里,装在规整圆形顶棚里的楼板就像个核桃仁,透露出一些安全舒服的信息来。站在楼板边上往下看,一层一层的楼板起起伏伏地形成了一些互相呼应的优美曲线。有人抱着书安静地走过,深灰色的地毯吞没了脚步的声响,也调和了闪烁的阳光和五色的书脊,显出沉着安稳的气度来。

这个小尺度的图书馆并没有什么精美的材质和眩目的结构,有些地方的混凝土构造裸露在外面,因为没有那种专门营造的冷酷现代的气氛,竟然看起来有点寒酸,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不景气的经济和教育经费的紧缺等等的说法来。然而也未必,也许这就是这个建筑的态度,就象它小心地藏在两层楼的教学楼里面居然顶都不露出来,谦逊而低调地存在着,提供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

苏黎世大学的法律系图书馆则截然相反。那个建筑大气,张扬,它是要你一走进大厅,就要倒吸一口气,就要赞叹它美仑美奂的。充足的阳光从天顶上洒下来,那里有一个巨大的白色的木质梁结构,在天顶上画了一个轻巧优美的弧线,跨越了图书馆的两头。在这条大梁的两边是白色的细密的椽,阳光就是从它们之间倾泻下来。这个结构让人想起大船的底座,轻巧却结实。天顶下面是一个中庭,一层一层的椭圆圈形的阅览区把这个中庭合抱起来。阅览区的扶手围墙和天花板上都贴着实木的木条,规整地排列在不规则的楼板上,有一种动人的韵律。暖色的实木,让光线变得更加温暖宜人。而那些精巧的细部,那么干净妥帖,连最挑剔的偏执狂都要无话可说的。

走出福斯特的“蛋”,太阳一下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忽然怀念起刚才室内那柔和的光线来。说实话我是更喜欢堂皇漂亮的法律系图书馆的,但是我却没办法说,到底这两栋建筑孰优孰劣。那么,就算福斯特和卡拉特拉瓦这次在我心中打了个平手吧,虽然我是很想偏向西班牙人的。

离开图书馆,时候还早,又去学校里的东亚博物馆逛了一圈。看见一个小鬼儿,似乎是一个河神,还挺可爱的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