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23年夏天开始准备理财,但完全不知从何理起。早些时候我从网络上零星的信息中搜罗出了一个大致的印象:etf很适合长线投资,aka非常适合我这种买完就不想再管的人。但etf在哪里买呢,怎么买呢,我也不知道。当然如果静下心来花一点时间,肯定也不是不能研究得出来,但一想到要从头开始研究一个我本来也不怎么感兴趣的事物,又是一个头大如斗,拖延症立即发作了。
那时候Q正在组织她的大会,朋友们经常为此聚在一起。某个聚会后我跟一个在果果工作的产品经理妹子顺路——之后就叫她苹果妹吧——我们有一搭没一搭聊了起来,很快就聊到了搞钱(一种女权姐妹新风尚?)。我跟苹果妹说准备开始理财,但因为毫无头绪一再拖延,苹果妹就说,啊,我们同事圈里有个财务顾问,大家用了都说好,可以分享给你。这样一来,我就得到了一个操着萨克森口音、住在德累斯顿的、穿格子衬衣的男性财务顾问——之后就简称他为顾问男吧——正式开始了理财之路。
联系上顾问男,上来先问了一下我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理财有什么目标,对在德国生活的普通人来说,后一个问题约等于对退休后经济状况的期待是什么。我是一个收入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也从来没有系统梳理过自己的财务状况,所以第一个问题很难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更没想过。顾问男波澜不惊地回答:没关系,咱们慢慢来。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你的保险情况。
德国是一个保险大国,谨小慎微的德国人恨不得给自家头顶上的天空也保份险。但作为一个未婚、无孩、不住豪宅、不开车的四无外国女的,我购买的保险走极简风:建筑师行会逼我买的养老保险、国家逼我买的医疗保险、德国几乎人人都买的第三方责任险再加上前几年保险顾问推荐的失去工作能力险。这一套组合拳保证我在有工作的时候有饭吃;没工作的时候也不会饿着;身体出状况不用自己出钱;一不小心捅了什么篓子,损失也不至于太大。顾问男仔细看了一遍,觉得从保险结构上来说没啥大的问题,但涉及到具体险种,推荐了一些他认为更好的产品。
我之前跟保险顾问打过交道,知道他们给我做顾问不收费,但一旦售出产品,就会从保险公司拿回扣:这个不算灰色交易,在德国是大家都清楚并接受的做法。但因为回扣的金额我也无从知道,所以对产品肯定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怀疑态度,每一种产品都尝试仔细问清楚。然而顾问男毕竟是个销售,有一套熟极而流的话术,还有一般销售常有的避重就轻,而我作为一个金融小白,很容易被带偏,知识不够,再小心都没用。这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至极的道理: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被当成韭菜。这些韭菜故事我也会在后面详细展开。
顾问男推荐的医疗保险经我一番比较,跟现在投的产品没啥大区别,就拒绝了。但第三方责任险条件好一些,可以委托他帮我换掉。尤其吸引人的是一个失去工作能力险,这个保险绑定一个挂钩etf的小额养老保险,根据一个神奇的税务规则设计出的金额,绑定的两个保险可以放在一起抵税,省下来的税金约等于基金养老保险的每月缴费金额,所以如果很粗犷地理解,就是付了一个失去工作能力险的钱,还捡了一个小额养老保险,我很高兴地对顾问男说,不要白不要哇!
高高兴兴地刷完一遍保险,接下来就要正式进入理财的阶段,下次再接着梭。
你的保险真的已经相当全面了!
嗨呀,那你要去看有些德国人,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保险。其实有些理财的任务是让人先把一些毫无必要的保险退掉。另外还有三个非常常见的险种,房险车险寿险,我都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没有。
是的呢,我之前看美式理财书的第一课,你知道是什么?剪掉所有的信用卡!削减所有不必要的支出!国外卯吃寅粮的情况很多,老中人相对还是较少的。
那天我们攀岩,我接电话的那个小房子,基本上已经卖掉了,据说下周就可以办手续。我买的时候多少钱,这次卖出也是多少钱。我等于是当了十来年的托管人,收了10来年的租子。有租可收的确也还是挺快活的。
刚好看到这篇文章,有些内容跟我们聊的事情也有点相关呢。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0A0789L00?qudao=qbsearch_news&query=当一个存了800万的中产提前退休失败
是的,房产的话,如果不是自住,算账的时候不能忽略租金。财务顾问们都貌似都不太赞成用杠杆买自住房,但投资房就看情况,算得过来就OK。而且貌似德国的税务法规也更偏向将买房作为投资行为(这个我非常不理解,自住难道不是国计民生吗…),银行贷款里利息的部分可以抵税,每年维修的费用也能抵税。但自住的维修费用就不能抵税了。当然了,投资是投资,不能投机…所以如果买卖太频繁,那就交税交死。
然后我想说fire这件事我其实蛮不理解的…如果是原教旨主义的美国fire,那就是用年轻时候肯定的难受来换老了不确定的舒服,怎么想都觉得奇怪。anyway即使是fire,每个国家国情不一样,在制度稳定的国家可能还有操作性,在天朝上国,说实在的我害怕。
fire这件事我也蛮不理解,人怎么可以不工作咧?躺平有啥啥意思呢?
不过,我们两个的思考出发点在于,我们自己是一直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然后我们有着自己的职业愿景和目标。对很多纯打工的人来说,可能工作就是一份工作,其中没有Ta们想要为之奋斗的地方,没有Ta感同身受想要争取的东西。所以可能想早日躺平。
当然,我觉得,给自己存一笔钱,然后辞职去寻找自己想要投身的职业,或许会更好?我后来关注了一些国内的fire人士,其实似乎是走的这条路。就是先放放心心地玩了一阵,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份自己想要做、而且可以维持生活的业务。
我相信美国那些fire的人也有那种辞职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我对这个事情主要的不适应还在于存够了那么多钱之前那种对于一应支出极度的理性化和节约。对我来说这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且我认为这种痛苦没啥意义,之后得到的享受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感觉就是没苦硬吃。我比较接受的财务顾问们也会建议要有一个balance,理财方案要自己觉得舒服才是可持续的。